第一百五十三章 鴻雁寄書(第2/3頁)

……

金秋九月,長安城平添了幾分秋色,銀杏樹葉開始發黃,微涼的秋風吹拂,落下滿地的金黃。筆直的朱雀大道上仿佛鋪上了一條琥珀玉帶。

大早上剛準備去左衛應卯,許管家卻送來了三封信。

一封來自益州節度使府,是鮮於仲通寄的,鮮於仲通似乎在長安有眼線,對顧青在長安做的所有事都了如指掌,首先在信裏恭喜顧青升官,其次叮囑他與楊貴妃和楊國忠打好關系,不宜與人結怨,在天子面前尤其要小心謹慎,切莫說錯了話。

最後鮮於仲通在信裏隨便提了幾句,關於宋根生舉孝廉之事。鮮於仲通輕描淡寫的說只是一樁小事,正好由於年初平南詔國之亂,劍南道各州縣的官員變動比較大,有些州縣當初被南詔國叛軍占領,叛軍入城後往往殺官殺民,許多官員都死在戰亂裏,平亂之後劍南道各地州縣的官員奇缺,吏部調派了一批赴任,鮮於仲通手裏也有一些名額,所以他將原青城縣令魏渡調到姚州刺史府任別駕,算是官升三級了。

好消息就是,因為魏渡被調走,青城縣令一職空缺,宋根生這位主簿便由鮮於仲通以“舉孝廉”的名義直接任命為縣令了。

大唐的官員升調都是有著嚴格的規矩的,一個縣的首官必須是科考的進士方能充任,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劍南道如今正是戰後重建,有著特殊的情況,再加上鮮於仲通因平亂之戰而在劍南道樹立了威嚴,節度使本就有節制當地軍政的權力,於是宋根生就這樣被鮮於仲通一紙令書直接走馬上任青城縣令了。

顧青看完信後目瞪口呆,呆滯許久方才苦笑一聲。

“十八歲的縣令……這家夥的官運似乎比我都猛,該不會混到最後我還得去抱他的大腿吧?”顧青喃喃自語。

一想到若幹年後自己一臉恬不知恥的樣子死皮賴臉抱著宋根生的大腿,一邊抱一邊舔,而宋根生則一臉嫌棄,像牛魔王抖牛虱一樣不停的把自己抖開……

畫面太美,不寒而栗。

顧青暗暗決定,如果真有那麽一天,自己一定要死守住節操……抱大腿可以,但絕對不能舔,做人要有底線。

還有一封信是宋根生的,宋根生在信裏細述最近的生活,自從顧青教訓了那個趙縣尉後,宋根生在縣衙的日子很是愜意,地位隱隱有些超然,連縣令魏渡與他說話都是客客氣氣,趙縣尉接連三天設宴給宋根生賠罪,從此以後再沒有人敢刁難宋根生。

另外就是宋根生定親了,在石橋村擺了三天的流水宴,定親那晚宋根生喝了個酩酊大醉,因為顧青沒能參加他的定親宴,他感到很失落,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麽,人生不完美了。

最後宋根生在信裏提到他突然接到節度使府的調令,升為青城縣令了。

這道調令讓宋根生震驚且惶恐,完全懵了。他懷疑自己是不是被卷入了某個政治陰謀裏面,還托顧青幫忙打聽。

顧青失笑,這家夥在縣衙幹了一段日子主簿,倒是有些政治覺悟了,莫名其妙升官居然不喜反驚,還聯想到了政治陰謀,說明主簿沒白當,有長進了。

隨即顧青又發起愁來。

以宋根生這單純的性格,當個一板一眼的主簿或許沒問題,但是要當一縣首官恐怕力所不逮,縣令要顧及的方方面面實在太多太繁雜了,上面要逢迎刺史,下面要拉攏縣丞縣尉,還要主管縣內的農桑水利商賈,修路搭橋團結鄉鄰宗族,該妥協的時候要妥協,該強硬的時候要強硬……

顧青捫心自問,換了自己當縣令,恐怕都不一定能做好,以宋根生這貨的蠢萌屬性,能當好縣令嗎?

心頭浮起一陣擔憂,顧青想給宋根生寫信說點什麽,可是不知從何說起。

雖說宋根生叫過顧青爸爸,畢竟不是親生的,路還是要靠他自己去走,官場上顧青能幫的忙不多,畢竟他還沒有太多的人脈,唯一能勉強算背景的,恐怕只有鮮於仲通了,看在顧青的面子上,鮮於仲通想必會給幾分薄面。

想到這裏,顧青決定暫時不給宋根生寫回信,但今晚必須要給鮮於仲通寫封信,請他照顧一下宋根生這只官場菜鳥,歷史的軌跡已經改變,顧青也不知道鮮於仲通還能當多久的劍南道節度使,既然人還在位上,有權力一定要用,不用白不用,至於欠人情這種事,待得再過幾年,或許他將是鮮於仲通巴結討好的對象了,欠下的人情只要鮮於仲通敢要,他就敢給。

去左衛應卯的路上,顧青莫名有了一種緊迫感。

宋根生都當了正七品的縣令了,顧青這個正六品的長史有點慌,若真被那家夥超過了,往後見了他如何好意思一言不合就揍他?毆打上官終究不大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