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詩書劍聖(第2/3頁)

真是不枉穿越一場,認識了李白之後,又認識了一位詩壇大佬。與詩仙李白齊名的詩聖大大啊。

詩仙,詩聖,看起來一個比一個窮,詩人這個行業顯然從古至今都不景氣。

“子美兄!子美兄神交已久,恨未識荊,今日真是三生有幸啊。”顧青上前握住了杜甫的手,不停地上下搖擺。

看起來太窮了,好想送他一個大紅包……

杜甫也愣了,眼前這位少年郎如此激動為的哪般?杜甫如今三十多歲,但仕途卻很不順利,直到去年底時,才應制寫了一篇《大禮賦》而被李隆基賞識,所謂賞識也不過是給了“待制”二字,意思是你慢慢等我封你的官吧。

一個三十多歲仍一無所成的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被人如此隆重對待。

“呃,久仰久仰,這位恐怕便是顧長史?顧長史近日在長安卻是頗為出名,杜某久聞大名,尤其是你那首‘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更令杜某心馳神往,傾心不已。”杜甫規規矩矩行禮。

顧青急忙還禮:“子美兄客氣了,你那首‘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亦令顧某感慨萬千,欽佩萬分。”

話音落,前堂內一陣死一般的寂靜,包括李十二娘在內,所有人都用怪異的目光盯著顧青。

顧青笑容僵住,然後不停眨眼。

我說錯話了?行錯禮了?哪裏不對麽?

良久,杜甫幽幽嘆道:“杜某慚愧,學無所成,連作詩也是一塌糊塗,顧長史怕是認錯人了,杜某並未作過‘安得廣廈千萬間’這首詩……”

顧青頓時尷尬不已,這時他終於反應過來了。這首詩呢,確實是杜甫作的,但應該是杜甫多年以後暫居益州草堂時所作,如今這首詩還未問世呢。

旁邊兩位客人倒是眼睛一亮,其中那位四十多歲的文士喃喃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好詩!顧長史不愧是能作出‘千裏共嬋娟’的少年名士,盛名之下,才情無虛,十來個字裏,盡顯悲憫蒼生之心,佩服!”

聽到有人誇顧青,李十二娘眉眼頓時露出喜意,無比寵溺地看著顧青,仿佛為自己的孩子而自豪。

李十二娘又介紹道:“這位是殿中侍禦史,顏真卿,與張旭並稱當世兩大書法大家,顏清臣擅長行書楷書,張旭擅長草書,不過張旭是個酒瘋子,酒品奇差,飲醉後瘋瘋癲癲,我府上已被他醉後砸過多次,顧青你以後少搭理他。”

顧青再次肅然起敬,這位可是板蕩忠臣,可惜後世人只知推崇他的書法,卻鮮少有人提及顏家滿門忠烈。

整了整衣冠,顧青非常正式地朝顏真卿長揖一禮。

顏真卿被顧青這般嚴肅的禮數弄得很懵然,下意識還了一禮。

顧青行禮過後,深深注視著顏真卿,道:“顏公忠節,天日同昭,後人萬世可鑒。”

這句話令所有人愈發莫名其妙,但顧青什麽都不能說,唯有一嘆。

但願,自己能夠制止一些悲劇的發生,讓世上的忠烈之臣有個好結局。

李十二娘見顧青今夜有些反常,深深看了他一眼,又為他介紹最後一位武人打扮的客人,介紹這位客人時,李十二娘的神情忽然變得冷漠了許多。

“這位不請自來的惡客名叫裴旻,劍術出神入化,可稱當世第一。聽說你是故人之子,他自己找上門來要見你。”

顧青再次震驚。

裴旻,古往今來唯一一位被稱為“劍聖”的人,這可不是什麽江湖人送的雅號,而是實實在在被記載在史書上的。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被稱為“唐代三絕”。

如果大唐存在江湖的話,那麽眼前的這位劍聖可以說是江湖超級高手了。

顧青趕緊上前見禮。

裴旻哈哈一笑,倒是沒回禮,而是上前狠狠拍了拍顧青的肩膀,拍得顧青身子一矮,李十二娘皺眉,斥道:“你輕些,沒看出人家只是個孩子,沒練過功夫嗎?”

裴旻目注顧青笑道:“顧家伉儷的娃,長這麽大了,我與你父母當年亦是知交好友,一同飲過酒,也一同殺過人,當然,我與你父母也打過幾次架,多少年了,欣見故人之子,今夜不醉不歸!”

笑著望向李十二娘,裴旻道:“當年我與顧家伉儷切磋,裴某險勝一招,你當時差點沖過來跟我拼命,不過切磋而已,顧家伉儷和我都沒當真,唯獨你當真了,這些年視我如仇寇,倒是難得聽到十二娘贊我一句‘當世第一’。”

顧青頓覺驚詫,以往聽李十二娘說,他的父母武功高強,說打遍天下無敵手未免誇張,但在大唐境內應該屬於超一流高手,然而夫妻二人聯手與裴旻切磋,竟然都沒能贏他,可見裴旻劍術何等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