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成名養望(第2/2頁)

此刻的他,忽然很後悔為何中秋那晚聽到了顧青的那一句隨口吟誦“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詞句,更後悔為何事後非要追根究底,得到那首長短句的全文。

如果什麽都不知道,他還是那個簡單而快樂的山村少年。

可惜宋根生已無法選擇,顧青告訴他,今日若不揚名就莫回石橋村了。

站在酒樓門口猶豫許久,宋根生終於還是咬了咬牙,進了酒樓。

酒樓很簡陋,一個縣城裏的酒樓當然不能指望它多高档,除了頗有家底的文人和商人,尋常人家也消費不起。

宋根生不缺錢,臨行前顧青塞給了他一大把。

進了酒樓,隨便找了個地方坐下來,酒樓裏的客人不少,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每年的這個時候,是讀書人結伴出行遊玩的時候,青城縣位於劍南道,蜀地多山,風景奇峻,且蜀地宗教繁榮,僧寺道觀眾多,正是大唐讀書人喜歡遊玩的熱門景點之一。

宋根生坐在酒樓裏,頗不自在地左顧右盼,在店夥計的笑容值快耗幹時,終於期期艾艾地要了一壺綠蟻酒,和兩樣佐酒的菜。

店夥計熱情哈腰,馬上要下去傳菜時,宋根生叫住了他,神情羞赧地問店夥計能否給他筆和墨,店夥計一愣,上下打量他一眼。

穿著長衫,相貌清秀,身材瘦削,透著一股文質彬彬的味道。

嗯,文人。

準確的說,是喜歡亂寫亂畫的文人。

這個年代的文人確實有亂寫亂畫的習慣,尤其是在風景區,千年後的人認為這是沒素質,這話沒錯,但也要看人家亂寫亂畫的內容是什麽,寫個某某某到此一遊當然沒素質,但若是寫下一首名垂百世的絕妙詩句,那便是文雅之極,謂為百年佳話,而留詩的地點,日後也將成為著名的景點,供後人來此憧憬憑吊。

人與詩,詩與景,都是互相成全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