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1979年8月5日,再尋常不過的一天,但省報公布的一項省裏的決議,如同平地一聲驚雷,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這項決議的內容是,政府不反對個體戶經營,允許一部分工作沒著落的年輕人自力更生。不過對此做了一些限制,比如,零售商品控制在兩百件以下,不得哄擡物價,高於國營商場的定價等等。

說是不反對,其實就是變相的支持。雖然有諸多的限制,嚴格控制了小商小販的規模和定價權,但還是像在密不透風的窗簾中拉開了一條細縫,讓人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余思雅放下報紙,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總算有結果了,這件事前前後後忙活了差不多一個月,高市長、路明惠等人都頂著極大的壓力。尤其是後期,雖然她沒參與,但也聽許秘書提過兩句,秦書記和高市長為了這事三天兩頭往省裏跑。

好在他們的辛苦沒有白費,如今事情總算有了進展,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除此之外,省裏還表示,他們非常重視年輕人的就業問題,目前已經動員市裏多家廠礦企事業單位,再招一批工,詳細的招工單位名單也公布在了報紙上,具體的招工細則請大家前往各招工單位查看。

余思雅看到第二個就是他們清河鴨,招工五百名,第一個是省裏排名靠前的食品廠,也招工五百名,後面還有七八家單位,招工數都不多,從幾十到幾百不等。

但十來家單位加起來,總共的招工人數還是達到了一千六百多。算是近年內,省城最大規模的公開招工了,這極大地安撫了許多焦躁的市民,也將大家對省裏這項決議的注意力分了一半走。

不愧是秦書記和高市長,招工的名單早就捏在手裏了,早不爆出來,晚不爆出來,這時候才爆出來,時機恰到好處,那些頑固的反對聲浪在市民的狂喜和奔走相告中根本掀不起風浪。

不過這也是他們清河鴨服裝廠的好機會。

這次他們清河鴨招工名額是最多的兩家單位之一,招五百人,但去應聘的肯定能上千,這麽多人,有一大半將會落選,沒有著落。

落選的這批人得自尋出路,但工作他們估計是找不到了,街頭擺攤就成了一項不錯的選擇。只是基於根深蒂固的觀念,很多人還是不大瞧得上擺攤這件事。

那就需要他們清河鴨服裝廠來推波助瀾了。這批人要是走上了個體戶的道路,以後就將是他們清河鴨的第一批經銷商。

余思雅拿起電話,撥給了丁舜:“丁廠長,供銷社的第一批貨發了嗎?”

丁舜笑道:“發了,前天就發了,是咱們廠子工人加班加點趕出來的。余總,最近百貨公司的采購數量一直在增加,又來了供銷社的單子,咱們實在有點吃不消啊,招工的事是不是該提上日程了?”

這件事本來是說讓他去廣播電台發布的,後來余思雅讓他不要管了,一拖就是大半個月,機器都采購回來了,就招工還是一點消息都沒有,也難怪丁舜要著急了。

余思雅笑道:“丁廠長,你還沒看今天的省報吧,上面公布了招工的名單。你可以將招工的具體信息和安排張貼在門口了。”

丁舜松了口氣,欣喜地說:“好,我這就去安排。”

“等一下,先別掛斷電話,還有一件事情。”余思雅連忙叫住了丁舜,“這次來應聘的年輕人肯定不少,咱們不可能全部招了,盡量將落選者轉化為清河鴨服裝廠的小販。”

丁舜擰起了眉頭:“可是,余總,這樣人會不會太多了一點?”

余思雅笑了笑:“怕什麽?省城的市場容納不下他們,還有周邊的縣市、集市,這不是咱們現在要擔心的問題。”

如今的市場可以說是一片藍海,有無限的發展可能,從省城到縣市再到農村,全省幾千萬人口,就他們這規模擴張後也才有一千人的工廠,根本填不滿這個空白的市場。

“好,那我這就去安排。”丁舜說道。

余思雅對他還是比較放心的:“廠子裏多生產一些廉價的服裝,將幫扶中心擴大,設立為一個小零售批發點,安排幾個信得過,機靈的同志過去。”

大家買地攤貨不就圖個便宜嗎?這個成本肯定要先控制下來,才能迅速占領市場,所以價格也要首先占據優勢,便宜好看耐穿才能獲得顧客的喜愛。

丁舜明白了她的意圖:“好的,余總,我馬上準備。”

——

於是,等年輕人們循著省報上的地址找到清河鴨服裝廠時看到廠房門口不但張貼了一張白紙黑字的招工信息,上面更顯眼的位置還有一份“清河鴨小零售批發點”的公告。

上面條理清晰地羅列了幾點,簡要陳述了小零售批發點的作用和各項政策。

就在廠房左邊的圍墻邊,臨時建了一個窗口,裏面似乎還在擴建,窗口的牌子上高高掛著“清河鴨小零售批發點”的牌子,窗口右側貼著一張醒目的價格表。從襯衣、背心到短褲襪子應有盡有,價格也標得明明白白,一百件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