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3/6頁)

余思雅翻開本子一頁一頁看了起來,發現供銷社賣的衣服款式不是很多,最主要的款式是背心、短褲、襯衣、長褲等,還有少量的裙子,倒是布的種類比較多。因為這會兒很多人還習慣自己買布回去量體裁衣,所以布的銷量往往會比成衣更大。

仔細對比了一下,余思雅發現,供銷社的幾個主打款式跟清河鴨服裝廠其實有重疊。尤其是男裝,不像女款多變,就那麽幾個款式,變不出太多的花樣。

他們賣的這幾個款式,百貨公司應該也有,不過百貨公司的成衣款式要多一些,有些档次和價格也要高一些。

合上本子後,余思雅笑著林紅旗說:“林秘書,辛苦了。”

林紅旗得了表揚,臉都紅了:“余總,你過獎了,這是我應該做的。”

“你的本子先放我這兒,我還有點用,用完了再還給你。”余思雅揚起本子說。

林紅旗自然沒有意見。

余思雅收起了本子,又問:“丁廠長這幾天打過電話來嗎?”

“沒有。”林紅旗搖頭。

余思雅想了一下,拿起電話打了過去,問他:“丁廠長,這陣子百貨公司那邊的銷量怎麽樣?”

提起這個,丁舜就喜氣洋洋:“余總,這銷量越來越好了,隔幾天他們就要來拿一次貨,現在一天平均每個百貨公司都能賣三四千的量。其中最好賣的是的確良的襯衣、裙子和褲子,純棉的背心銷量倒是一般。”

余思雅將幾個好賣的款記錄下來,一對比,發現這也是供銷社鋪得最多的貨。她又問了一下單價:“一件的確良的襯衣,我們賣多少錢?”

等丁舜報了價之後,余思雅發現,同樣的襯衣他們竟然比供銷社便宜一塊錢一件。

估計百貨公司也是這個價,難怪他們的衣服在市場上這麽暢銷呢!都是的確良的衣服,價格還差這麽大,換誰都會買便宜的。

為了求證這一點,余思雅帶著林紅旗去了一趟第二百貨公司,讓林紅旗去看看第二百貨公司賣的的確良襯衣是不是跟供銷社一樣。

很快,林紅旗就回來了:“余總,是一樣的,都是省服裝廠生產的。”

還真是,看來百貨公司和供銷社的很多進貨渠道都是一樣的。余思雅單獨找老熟人劉芳芳了解了情況:“芳芳,這件襯衣跟咱們的款式差不多,為什麽貴這麽多?”

一件襯衣也就幾塊錢,貴一塊,這個價格差距可不小,難怪隨著天氣的升溫,清河鴨的衣服越來越好賣了呢。

劉芳芳笑著說:“余總,你手上這件是的確良紗卡材質的,你們服裝廠的襯衣采用的是的確良府綢這種材質。雖然都是的確良,但還是有差別,的確良紗卡太薄了,也沒府綢好看,而且一米要貴六毛錢,所以大家肯定更喜歡的確良府綢做的衣服,便宜又耐穿,還美觀。”

余思雅兩輩子都沒怎麽接觸過服裝產業,她長大那會兒,的確良已經差不多退出了服裝市場。現在服裝廠也是丁舜在管,她很少去,確實對衣服的材質不了解,也不清楚風靡七八十年代的的確良還有好幾種不同的細分品類。

“這樣啊?那為什麽你們不進的確良府綢做的衣服呢?”余思雅納悶地問道。明明這個材質的衣服更便宜,更受歡迎。

劉芳芳家裏就是百貨公司的,從小在這個系統長大,親戚也有在紡織廠工作的,倒是知道一點內情。她瞅了瞅四周,見沒人,悄悄對余思雅說:“余總,其實生產府綢沒有難度,只要稍微將生產紗卡的機器改造一下就可以了。只是紗卡的產值比府綢高,如果都改成去生產府綢,那廠子裏的產值就會減少,工廠評不上先進,工人們也就沒了獎金。大家自然更願意生產紗卡,工廠生產了,我們就必須得收購,服裝廠那邊也必須要按照每年的指標從紡織廠進貨。這麽多布拿回去總不能都丟了吧?只得生產,反正,市面上的府綢不多,大家買不到,就只能買紗卡的衣服了。”

余思雅……

難怪清河鴨的服裝賣得這麽火熱呢!他們的布料不少是從滬市采購的,丁舜應該也清楚這裏面的內情。他們是村裏的集體企業,不受計劃控制,采購什麽,賣什麽,都有很大的自主權,所以能比其他單位靈活許多,而且自負盈虧,也沒有采購指標,銷量只能靠自己,肯定要選受歡迎的布料。

“謝謝你,我明白了。”余思雅跟劉芳芳道了謝,離開了第二百貨公司,心情很復雜。

這種逆市場,反著來的情況,肯定不可能長久,應該很快就會改變。不過這倒是他們的機會。

余思雅又多了點信心能說服供銷社。

不過為了再給自己增加點砝碼,下午她去了服裝廠,讓丁舜安排工人對目前最暢銷的幾個款式的服裝做了細微的改動,然後單獨生產了幾件,並在衣服的後領子上貼了個小標簽“供銷社特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