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余思雅打電話過去的時候,梅書記正好有客人,她只得先掛斷等著。

過了十幾分鐘後,梅書記那邊才打過來。

電話一接通,余思雅就笑道:“梅書記,聽說你找我,是有什麽事嗎?”

梅書記笑呵呵地說:“有兩件事,第一件,馮主席剛才來找過我,跟我說了你們集團的困難,小余同志,這有困難你可以找咱們縣裏嘛,縣裏會幫忙解決的。”

余思雅連忙笑道:“這不是看梅書記你太忙了嗎?這點小事就別讓梅書記你煩心了。”

“百姓的事無小事,況且你們廠子現在是縣裏的納稅大戶,咱們縣的重點企業,如果你們遇到困難,盡管向縣裏反映。”梅書記和和氣氣地說道,然後又將自己提出的解決方案簡單地說了一下。

余思雅沉吟片刻後道:“還是梅書記你想得周到,謝謝梅書記對咱們工作的大力支持。我這裏也有個想法,梅書記你看看行不行?”

“你說。”梅書記對余思雅層出不窮的點子很期待。

各公社的書記之所以對養殖業的發展不是很積極,歸根結底還是他們沒有從裏面拿到任何實實在在的好處,有清河鴨這個珠玉在前,他們怎麽努力似乎也越不過去,錢沒有,名利也沒有,誰還願意天天折騰?一個搞不好,給自己弄出一身的麻煩?

這也不能怪公社書記們的覺悟性不高,畢竟人不可能靠著覺悟過活,付出了就總會希望有收獲,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的獎勵,總得有一樣吧。

至於梅書記說的年底發獎勵這個舉措,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家的積極性,但估計效果也不會很好。因為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從中獲益,大部分都沒希望,尤其是養殖場的職工和普通老百姓,以及公社其他幹部。

要想將這部分的人積極性調動起來,就得另想他法。

余思雅問道:“梅書記,各公社養殖場去年的純利潤都在五位數以上,這筆錢,去年用來響應縣裏的號召通電修路了,那今年的利潤呢?縣裏有沒有什麽想法?”

梅書記早想過這個問題了:“我的想法是建學校,各地的校舍都是一二十年前修的,破舊不堪,而且面積很小,農村還有大量的孩子連學堂都沒進過。自從你們清河鴨招工要求初中文化後,各公社入學的孩子越來越多,校舍已經不堪重負了。”

余思雅贊道:“梅書記,你這想法很好,也是真正地為咱們老百姓著想。只是有個問題,那明年的利潤拿來幹什麽呢?路修了,電通了,學校也建了,利潤就這麽一直躺在各公社的賬本上,他們膽子又沒我大,不敢用,積攢幾年下來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一直這麽放著也不是個事,還很容易惹得有些人動歪腦筋。”

梅書記沉默了片刻,道:“小余同志,你有什麽話就直說吧。”

余思雅笑道:“梅書記,我的意思是咱們能不能將這筆錢靈活運用起來,除了公共開支,比如建學校、興修水利等這類支出,另外留一筆錢給各公社自己發揮,他們願意拿來平均分給公社所有的社員也好,還是願意拿來建工廠,搞生產,這都可以啊!梅書記,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咱們辰山縣的發展不能全指望清河鴨,只有每個公社都發展了,普通百姓才能享受到發展帶來的紅利,過上更好的生活,也才能真正的將全縣的經濟盤活。而且可以將這部分支出定為該養殖場當年利潤的百分之多少,這樣一來,為了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發展其他產業,不用咱們說,各養殖場也會積極增加數量!”

就像現在,全縣雖然開了二十多家養殖場,可除了紅雲公社,其他公社的社員目前享受到的發展就是通電,除此之外,他們並沒有享受到全縣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

要讓這部分也一起參與到這場時代發展的紅利中,那就必須得將所有的公社都動員起來,大家一起搞生產,八、九十年代,是個遍地黃金的時代,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翻身了。

但農民能享受到這場紅利的少之又少,不是農民懶,也不是農民蠢,而是他們眼界的局限性。絕大部分農民這輩子都沒去過一百多公裏外的省城,不知道省城的馬路上下雨天也不會有泥,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天有多大,地有多廣,他們祖祖輩輩都局限在了這一畝三分地上,沒什麽文化和見識,自然也就跟不上時代發展的列車,只能被遠遠甩在後面。

梅書記心裏一動:“好個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小余同志,你這胸襟連我這個老同志都自愧不如啊!”

這一刻,梅書記是真的感動又慚愧,因為余思雅有時候比他這個書記更為縣裏的百姓考慮。

余思雅被梅書記說得很不好意思:“梅書記你言重了,我也就說說,最主要的執行還要靠你和公社的幹部們,你們才是最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