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2/6頁)

畢竟天天看到那麽多錢,又沒人管,這人啊,難免有時候會鬼迷心竅,突然生出點什麽念頭。

余思雅點頭:“對,就是這個理。所以我有個提議,由縣裏牽頭,組織全縣的公社修路通電建學校,錢不夠,咱們就一年搞一樣,爭取過幾年,讓咱們辰山縣的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馮主席就是靠這個升遷的,特別有感觸:“對,小余說得有道理,這路修通了,社員們出門也方便,通電就更不用說了,有電燈的誰家還願意點煤油燈?我覺得小余這個提議好,也切切實實能讓社員們生活得更好。”

梅書記也想起了紅雲公社通往縣裏這條路,確實,旁的不說吧,就他這次秋收下鄉,去別的公社都顛得要死,有次不巧趕上暴雨,車輪還陷進了泥裏,折騰得夠嗆。但走這條新修好的路就完全沒這個問題,至少不用擔心下雨天陷進泥土裏沒法開這種情況。

“回頭縣裏面開個會,將任務布置下去。”梅書記很快采納了他們的建議。

余思雅聽到這裏,笑了一下說:“梅書記,我覺得下命令,不如直接給補貼,讓各個公社自願修路通電建學校。今年我們清河鴨養殖場交的稅收應該不少吧,縣裏可以拿一部分出來,鼓勵各公社搞建設。比如,願意修路通電的公社,修路縣裏出三分之一,公社出三分之二,通電縣裏出四分之一,公社出二分之一,各村民出四分之一……這樣用小錢撬動大錢,用幾萬塊撬動幾十萬的資金。只要有公社搞建設,就會有一堆跟風的,不然回頭沒了補貼,得全部自家公社全掏腰包。”

“有了這筆錢,縣裏的相關單位,比如磚廠、水泥廠、采石場、電線廠之類的相關單位也能跟著擴大建設,創造更多的效益,交納更多的稅收。沒錢的公社看到別的公社搞得火熱,不用馮主席去動員,他們自己都會主動找馮主席開養殖場,跟我們清河鴨合作。等他們開了養殖場,也得修路,這樣全縣通路、通電就不成問題了,路修好了,更方便合作,大家可以加大規模,賺更多的錢,建學校,招聘更多的老師和工人。這樣形成一個源源不斷的循環,咱們也不愁咱們縣的經濟盤不活!”

梅書記默默聽完,直接拍掌:“小余,你這辦法絕了。全縣修路通電,這個需求可不小,下午我就讓胡秘書聯系這些相關的廠子單位,先跟他們通個氣。”

余思雅了然地笑了笑,這哪是通氣啊,梅書記這是發現了讓這些單位擴大規模,提高效益的辦法。這明晃晃地是在打蔣主任的臉,不按他們的計劃走,縣裏的經濟一樣能搞好。

本來梅書記因為糧食豐收的事已經壓過了蔣主任,如果在全縣的生產上蔣主任也沒了話語權,那他這個主任就成了擺設。

對這個,余思雅也喜聞樂見,笑盈盈地說:“梅書記說得有道理,這個事肯定得先讓生產跟上才行。咱們清河鴨也做不了別的,這樣吧,我們廠子今年就出錢建一所小學和初中,這個具體的落實就得靠王書記了,希望他別怪我,又給他攬事。”

這也是話趕話,趕上了,不然余思雅是準備找個時間先跟王書記通氣的。

梅書記不在意地說:“這是好事,你這麽痛快,小王都不用愁了,他樂還來不及呢,又怎麽會怪你。這個事,你們回頭商量溝通吧,到時候開會的時候,我可是要把你們公社拿出來樹典型的啊!”

余思雅笑嘻嘻地說:“只要王書記沒意見,我就沒意見。”

反正這是行政上的事,表揚也好,批評也好,都是王書記受著,跟她沒什麽關系。她嘛,就負責出錢就行了。當然,等回了省城,她會打電話跟王書記說一下這個事。

梅書記和馮主席都笑了,遇到這麽大方的廠子,王書記高興都來不及,怎麽會有意見。其他公社的書記巴不得能遇到清河鴨這樣的廠子呢。

“成,那這個事就先這麽定下來了。”梅書記一錘定音。

余思雅含笑點頭,說起今天過來的另外一個目的:“梅書記,我們集團成立黨支部的申請縣裏批準了嗎?”

最近太忙,梅書記都差點忘了這個事,現在聽她提起,笑了:“回頭就批,你們單位都是年輕同志,誰也越不過你,我會提議你擔任清河鴨集團黨支部書記。”

余思雅原本也是這麽想的,畢竟這個集團是她一手建立起來的,而且她還想帶著清河鴨走出辰山縣,走出C省,走向全國,將清河鴨這個牌子響徹國內,成為風雲歷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不枉費她再活一次。

所以集團要處於她的絕對控制中,這樣方便她實施接下來的計劃。但龐科長的出現,提醒了余思雅,他們這個集團太年輕了,缺乏老同志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