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急著秋收,縣裏的速度非常快,當天就將這個政策傳達到了各公社,並讓各公社算出能賣的玉米數量,會計到縣裏來登記相應的數量,領定金。

因為定金是從清河鴨養殖場出,養殖場少不了要出面。全縣多出來的玉米,涉及資金金額比較大,來的估計都是領導,余思雅擔心楊會計一個人撐不住場子,索性一道去了。

梅書記也很關心這個事,怕出問題,派了兩名信得過的同志過來幫忙登記作證,而且為了避免以後出現糾紛,沒法對證,所有登記數據都做了兩份,一份給清河鴨養殖場作為以後收糧的憑證,一份留在縣裏存档。核對無誤後,雙方都按了手印。

三方合作,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將六十多個公社要賣的玉米全部統計完全,並將定金發放給了各公社。

真是花錢如流水,僅此一項,余思雅在省城貸的十幾萬都快花光了。

不過想到接下來一年都差不了多少糧食,飼料廠會帶來豐厚的回報,余思雅覺得花這點錢又不算什麽了。

忙完之後,胡秘書親自過來找她。

“余廠長,辛苦了,你還沒吃午飯吧,梅書記剛才開個會拖到現在,正好也沒吃飯,讓食堂多做了一道菜,你也去吧。”

梅書記這會兒還想著她,余思雅當然不能推辭,微笑道:“好,辛苦胡秘書跑這一趟。”

將登記冊交給楊會計保管後,余思雅就起身去了食堂。

這個點大部分人都吃過飯了,食堂裏只有兩張桌子還有人,梅書記單獨坐在一張桌旁,手裏拿著報紙在看。

余思雅走近瞄了一眼,最近C省沒什麽大事,報紙上報道得最多的就是糧食豐收的新聞,畢竟嘛,糧食是國泰民安的根本,吃不飽飯,其他一切都是白搭。

聽到腳步聲,梅書記擡頭,露出一張瘦了一圈,皮膚也黑了一個維度的臉,笑著指了指對面的凳子:“余廠長來了,坐。小胡去讓師傅加菜了,余廠長今天辛苦了,又讓你特意跑一趟。”

余思雅依言坐下,笑著說:“梅書記客氣了,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最辛苦的是梅書記你。這段時間頻繁下鄉,梅書記都瘦了。”

梅書記將報紙折了起來,放在一邊,擺手說:“我不辛苦,最辛苦的是咱們的老鄉啊。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將將能夠填飽肚子,真是不種地,不知道農民的艱辛。”

這段時間經常往鄉下跑,梅書記也體會到了農民的辛苦和不易,面朝黃土背朝天,大中午丟下碗就要下地,其中的辛苦,沒種過地人完全體會不到。

余思雅含笑點頭:“是啊,不過現在越來越好了,我相信明年還會更好。”

梅書記隔空指著余思雅:“你這小同志就是會說話。”

余思雅只是笑。

梅書記也不在意,其實他也是這麽想的,因為今年的豐收讓他看到了農村的巨大潛力,如果年年都能達到這個水平,農民挨餓將會成為歷史。

“余廠長,咱們縣的玉米產量目前已經統計出來了,比之去年增長了135%,翻了一倍還多,這可真是出乎咱們當初的預料,我當時還想著能增加個百分之三五十就已經是個意外了,誰知道結果這麽好。對了,你看最近的報紙了嗎?”

余思雅搖頭:“最近忙糊塗了,還沒來得及看。怎麽,最近報紙上有什麽新的消息嗎?”

梅書記將一旁的報紙遞給她:“你看看。”

余思雅打開省報,從頭版開始看,一目十行地掃過,大致瀏覽了一下。頭版是省裏領導講話,要務必保障秋收,號召大家盡快搶收,完成今年的任務,接著是一些地市級舉行搶收的誓師大會之類的,還有個別地方說今年的產量增加了多少。

幾乎一半的版面都在講秋收,就連第二屆大學生即將入學這個消息也只得了個小豆腐塊的版面。

“省裏領導很重視秋收啊。”余思雅看完後說道。黨媒是政府的喉舌,很多時候代表著政府的態度,這樣大篇幅的報道秋收,可見省裏對秋收的重視。沒辦法,這差不多一個月的收獲,關系著幾千萬人接下來一年的口糧,怨不得大家如此重視。

梅書記低頭喝了一口水,笑著說:“是啊,我看過最近這幾天的報紙,也聽了廣播電視新聞,很多地方的秋收成績,跟咱們縣比起來,差距不小,但都已經很振奮人心了。余廠長,你覺得咱們這個成績能上報嗎?”

余思雅到這會兒才算是明白了梅書記的意圖。

她笑著說:“當然能,咱們這項改革創新的舉措,可是大大促進了農村生產力,如果能在全省推廣開來,明年的糧食產量豈不是能翻倍。這樣大家都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余思雅是真這麽想。小崗村要明年才開始偷偷摸摸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明年秋天才能看到成效,正式在全國推廣是在82年以後去了,晚一年就得少收多少糧食,農民又要多餓肚子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