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韓非之過(第2/3頁)

用律法來治理社會,讓一切都按著律法來運作。

只是,趙括卻一眼看出了這個舉動的危害,若是秦國的律法限制方方面面,等將來有個人沖進函谷關,大聲的告訴百姓,廢除所有的限制,殺人者要被處死,偷盜者有罪。那函谷關內的百姓即刻就要響應他的號召,夾道歡迎王師……律法要規定的是懲治罪惡,而不是全方面的去幹涉百姓的生活。

趙括搖著頭,說道:“你的律法,不是在懲治罪惡,而是在讓百姓們按著你所想看到的秩序來生活,這是不對的,律法是用來保護的,而不是用來壓迫的。你能減免那些殘忍的律法,這是對的,律法的苛刻,卻不只是體現在懲罰手段的殘忍性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律法的權限上。”

“如今的秦國,因為重視律法,故而不斷的增加律法所限制的內容,強行的給百姓們不斷的增添枷鎖……荀子曾說,水可以載船舟,也可以顛覆船舟……你無視百姓們的想法,將心思都放在國家利益方面,你有沒有想過,若是激起了大規模的民變,連國家都要不存在了,還談什麽對秦國有利呢?”

“律法只要足夠完整,就能依靠制度來阻止民變……”

“不,你的制度所限制的是所有人,不只是百姓,就是制度的維護者,官吏和士卒,也都是在被限制的行列裏……制度的維護是需要人來進行的,若是連制度的維護者都開始厭惡自己所維護的制度,你靠什麽來維持你的制度……秦國的制度,就是通過方方面面來限制百姓,增強國家的實力……”

“這在戰爭之中,當然是最好的制度,可是在一王天下之後,若是還采用這樣嚴厲的制度,那肯定是要出問題的……你要知道,秦國不是一個軍隊,秦國是一個國家……國家的強盛不只是在他的糧食和軍隊上,還是在他的百姓上……百姓們足夠富裕,生活足夠安康,有武力可以保護他們,這才是強大的國家……”

“你的律法,只想著讓國家擁有更多的產糧,讓國家擁有更多的武備,這是正確的嘛?”

“糧食和武器那是死的,人是活著的,一切死的都要為活著的服務!”

趙括越說越是激動,在他看來,這是秦國最大的弊端,秦國的百姓,活得太過壓抑,幾乎沒有喘氣的機會,每一日都是過著急匆匆的生活,每一個舉動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觸犯了律法……在漢朝建立之後,漢王朝繼承了秦國的律法,同時廢除了諸多的限制,給與百姓們修養生息的機會,給與百姓相對寬松的生活環境,從而建立了長達四百多年的統治。

目前的戰爭還在繼續,若是想要讓秦國保持如今的強大武力,保持如今的強盛,自然是不能急著去改變如今的局面,可是趙括心裏早有打算,在結束了連年的征戰之後,就改變如今的現狀,讓秦國的百姓能浮出水面來呼吸,結束戰爭,就需要滅亡七國,最後一個要滅亡的,就是秦國。

秦國也必須要滅亡,只有天下的國家全部滅亡,在他們的骨骸上誕生出一個擁有新制度的國家,天下的戰亂才能停息。

韓非如今的行為,就是在沿著這個錯誤的方向繼續前進,趙括並不能責怪他,因為他們看不到未來,即使韓非能依稀看到以後的模樣,估計也不能像趙括這樣看的久遠,韓非想要讓秦國變得更加強大,想要通過律法來代替君王,讓社會按著嚴謹的秩序來運轉,嗯,過度的秩序就會形成一種全力增強國力不斷尋求擴張的災難性的制度。

當趙括說完的時候,韓非卻是沉默了下來,他皺著眉頭,又開始認真的思索了起來,他在趙括這裏聽到了很多的知識,可是他有些急於求成,他想要早些從當今的社會過渡到趙括常常提及的法治社會,顯然,不曾見過法治社會的韓非,一時走向了歧途,險些就提前弄出一個很恐怖的東西。

可是韓非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的這套制度,不只是有利於國家,當然也有利於百姓,一切的出發點都是在百姓的身上,他確保按著這樣的制度是可以避免百姓們被餓死,被凍死的。只是,他沒有與趙括繼續爭辯,大臣們聽著兩人的言語,心裏也有很多的想法,呂不韋深深的看著趙括。

趙括的想法與呂不韋在某些方面是一樣的,呂不韋就是在想辦法削弱耕戰體系,秦國不能只懂得耕戰,要逐步將秦國從重戰變成重農……就像在遊戲裏將重視軍事改成重視內政那樣,這樣的一個舉動,在現實裏想要完成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在這個斯巴達式的封建軍國主義秦國。

嬴政看著韓非與趙括的爭辯,思索了片刻,還是決定推遲韓非的新律的頒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