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胤禩倒茶太燙嘴(第2/3頁)

他與太子提到了此後打算考校宗室子弟騎射。

“朕打算看一看如今的宗室子弟還能有他們祖輩父輩那樣的能力嗎?”

太子想了想,說道:“那恐怕汗阿瑪要失望了,宗室子弟沒有經歷過戰爭的,那些留在京城之中在富貴中長大的後人,又豈能比得上當初在馬背上征戰多次的祖輩父輩呢?”

他還挺實在,勸康熙:您這樣宗室會很沒有面子。

老家夥們還都活著,現在就動他們後人,那到時候他們鬧起來,最為難的還不是汗阿瑪自己?

太子也能想象得到又會有多少人來找他,心裏以為汗阿瑪這是有了空余時間,閑了就折騰了。

他說的也沒有錯,還都是大實話,可就是大實話,讓帝王唇邊的笑意淡了一些。

“保成是覺得對他們還需要留有余地?明知他們沒有能力,卻仍然要讓他們待在能力無法做到的位置上?”

太子勸道:“汗阿瑪,兒臣認為削弱宗室應當從長計議,再等一兩年也是可以的。”

再等一兩年,祖輩就死的差不多了,到時候就不會皇上苛待功勛之後,而是他們的家族家道中落,子孫不成器。

太子的想法,與康熙的想法背道而馳。

戰事定後,康熙手中的刀子已經饑渴難耐,時刻磨刀霍霍得打算拿人開刀了,他正是銳意進取的時候,太過溫和穩妥,只會讓他覺得優柔寡斷。

康熙並未生氣,只是語重心長地教育太子:“有的時候,把握時機也很重要,在明知眼前是一塊毒瘤的情況下,應當雷厲風行將之剔除,而不是留著他們生根發膿。”

太子沉默了。

可是“治國如烹小鮮”這個道理還是您說的?

私心裏,太子也不希望汗阿瑪如今就削宗室,他拉攏了不少宗室,獲得了他們的支持,若是汗阿瑪現在削了他們,等同於他做了無用功。

但既然君父已經下定決心要削宗室了,他只能提醒家中有傑出子弟的人家提前做好準備,多做一些騎射訓練,莫要到時候在考校時丟人。

太子擡起頭,看見了君父身邊新出現的馬公公正扯開褶子皮般的微笑,心裏暗暗嘀咕:這雙眼睛,孤是不是在哪裏見過?

他多看了馬公公兩眼,後來實在受不了,有被馬公公醜到,不忍直視地挪開了視線。

目光所及之處,是在馬公公影響下也變醜起來的梁九功。

汗阿瑪身邊的兩大太監都長得有些磕磣,也不知他怎麽能忍耐兩個醜太監在眼前晃的?

太子喜愛美人,身邊的太監都眉清目秀養眼得很。

太子走後,康熙執筆在禦前寫了幾個字,心中藏了事,幽幽嘆息道:“保成能將那些人捏在手心嗎?”

“還是到頭來反過來讓他們推著走呢?”

他緊緊皺起眉頭,明知前方勢頭不妙,又因太子迫不及待豐盈自己羽翼而心生不悅,一句話不說,放任了他繼續往前走。

康熙這樣說話時,往往伺候在一邊的梁九功會選擇沉默,除非帝王心情很好,有意與人閑聊,否則他不過是自言自語罷了。

但是他們忘了,馬公公還在呢!

胤禩看了看梁九功,見他沒有接話,於是問道:“汗阿瑪是在問兒臣嗎?”

他笑道:“您既然憂心,何不多看著點呢?”

康熙皺了皺眉:“太子已經長大,應該獨當一面了。”

“您之前把障礙都給二哥掃清了,然後還給二哥留了個厲害的外家,”胤禩道:“現在二哥不依靠您了,您想要操心又忍住了,就與兒臣發牢騷……”他總不能去勸二哥來找君父撒嬌吧?

那以後汗阿瑪是不是還會把二哥擠在中間,然後問他:朕與你外家誰最重要?

胤禩想象了一下君父質問太子的畫面。

[保成,朕與索額圖同時掉水裏了你先救誰?]

他忙晃了晃腦袋,將這辣眼睛的戲文橋段給甩出去。

其實太子的心態也很奇怪。

一邊恨不得汗阿瑪的目光一直在自己身上,別看其他兄弟一眼。

一邊又不想要汗阿瑪時刻約束著他,讓他不得自由,於是迫不及待豐盈自己羽翼,恨不得立刻成長起來擺脫君父的“控制”。

胤禩悄悄道:“您說太子應該獨當一面了,下回他不依賴您的時候,您可別失落。”

康熙嗤笑道:“笑話,朕是一國之君,朕還能因為兒子離了羽翼下就失落?多得是國家大事要朕去操心,哪兒有這閑工夫來憂愁,朕是君,是父,又不是慈母。”

胤禩撓了撓頭:“就當兒臣多嘴了吧!”

康熙反而還不滿了,定要與他掰扯掰扯什麽叫做嚴父!

場面一時間變得有些雞飛狗跳,胤禩自認不是淘氣的性子,他那麽成熟穩重,怎麽被君父斥責“頑劣”了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