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馬公公與聊齋志異(第2/3頁)

能保密就很好,聯合也不虧,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如果四哥以為,一個男扮女裝的身份就是他的命脈,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胤禩因八格格已經暴露給了胤禛,在與暗線們交流時,更改了自己的代號。

從此,八格格成了明面上的擋箭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雲麾使假扮“八格格”在外活動。

而真正的掌衛事大臣,代號更為了:馬公公。

沒錯,馬甲的馬,太監的那個公公。

學公公說話也很簡單,比學女子說話音調要簡單多了,一口一個雜(灑)家,蘭花指一翹,誰都看不出這破綻來。

以後別人探究,只會以為是皇上培養了一位自己身邊的親信太監。

連韜塞都不知道,只有汗阿瑪才知道的驚天大秘密,馬公公!

康熙:“…………”

他忍了忍,沒忍住,抓起禦案前的奏本,一本接著一本砸他,還罵罵咧咧全無皇上的樣子,就是個氣到鼻孔噴氣的老父親。

“你怎麽就讓老四拆穿你了,定是你在他面前男扮女裝了!”

胤禩抱頭鼠竄:“兒臣沒有!”

他一把接住了那奏本,瞥了一眼上面的字,輕輕咦了一聲:“這是彈劾我的折子?”

康熙黑著臉瞪他:“因為你遲遲不寫《師尊》續篇,反而引來人探究,上書房之中,宮女、太監、先生、太傅皆知道你是傾城,如今你傾城之名都傳到外頭去了!”

具體是誰泄露了消息,一時還真查證不到。

至於彈劾胤禩的自然是督察院禦史,那人名叫王士禛,原是國子監祭酒,負責總管大清最高學府國子監的。

是個擁護汗阿瑪的純臣,漢臣。

王士禛顯然是個讀聖賢書的老學究,他彈劾胤禩,說他寫的話本“挑戰世俗禮教”、“目無法紀”,還道他“捏造虛構”等。

胤禩瞧了一大堆花團錦簇罵自己的話,感慨道:“不愧是善於寫八股文的大家,這文章寫得朗朗上口、引經據典,讀起來還真挺讓我愧疚的,原來我做錯了這麽多事,差點成了大清的罪人。”

康熙瞥了他一眼。

“重點是最後一句。”

“或不書,既已為之,則有始終,半途廢之,不負者,亦不正不君子。”

他這是在痛罵胤禩半途而廢罪孽更深呢!

“《師尊》是為皇叔祖所寫,後幾篇當然已經都給了他,”胤禩解釋道:“要印話本、抄話本,也該是皇叔祖答應才行。”

康熙已經提醒過他了,現在朝中眾臣都知道“八阿哥就是傾城”這件事,日後走在路上,自己小心一些。

胤禩給他輕飄飄的嘆息,嘆得背脊發毛:“那個……汗阿瑪,馬公公的事。”

話題又扯回了掌衛事大臣的代號上,康熙聽他哪壺不開提哪壺,頓覺血氣上湧,斥道:“再胡鬧,朕就將你婚期再延後幾個月。”

不是少年人猴急,偷偷摸摸地去接觸未來福晉嗎?朕讓你看得見,吃不著!

胤禩頓時就閉上了嘴。

他已經十八歲了,他想快點兒將福晉娶進門。他可不想做戲文裏說的“單身狗”。

不過,反正,馬公公這個代號在汗阿瑪這兒已經過了明目,胤禩毫無心理負擔地就用了。

康熙心中郁悶,頗有些沉痛地對梁九功道:“他將自己比作馬公公,心裏就不別扭?”

梁九功小心翼翼答道:“八阿哥或許只是為了掩飾偽裝,如此別人無論如何也不會猜測到他了。”

作為知道皇上最多秘密的貼身太監,他要不站在頂端風頭無限,要不跌落深淵小命不保。

康熙額頭青筋直蹦,又想生氣,又覺得氣得不值得。

胤禩的操作能有多騷,他見識了許多次了,從用漿糊黏土抓皇叔,到用初見話本拉老大下水,男扮女裝都幹得出來,再扮個太監也不奇怪了。

康熙搖了搖頭:“胤禩給皇叔教的,倫理綱常之念比常人更淡漠幾分,哪有人能毫無心理負擔假扮太監的。”他還真給自己取名叫公公!

也不知這幾分的淡漠,究竟是好是壞。

只能說,什麽樣的師傅,教出什麽樣的弟子。

康熙拿起了“馬公公”辦事遞交上來的奏折,一邊對他的新稱號耿耿於懷,一邊又忍不住贊許胤禩的辦事能力。

真好用啊,能力不比皇叔差,還比皇叔聽話一點點。

到底是親兒子,就……隨他去吧!

胤禩一回去,就埋頭查起了“王士禛”此人。

從其履歷上來看,自然是個鐵骨錚錚的清流漢臣,正經八股出身,任官經驗豐富,不過如果再細查,就發現他有一個經常通信的至交好友,名字叫蒲松齡。這蒲松齡寫了一篇引王士禛大加贊揚,還為他寫批語的稿本,名曰《聊齋志異》。

胤禩當然不知道《聊齋志異》是什麽,可是他的“腦袋”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