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因為是最後一個學期了, 本科班的學生今年夏季便將畢業,課堂教學幾乎全部結束, 這個學期大部分的內容是安排到附屬醫院實習,以及隨後會有的軍隊實習。

實習對蘇雪至而言,問題不大。如果沒有賀漢渚這個變數,她現在的全部精力,其實都可以投入到實驗室的工作裏了。

從他凱旋的消息見報後,又過去了三天。

他卻始終沒有聯系她。

這三天裏,蘇雪至無心旁事, 每天替自己找一個他不聯系的理由。

第一天不用說了, 他肯定非常忙碌――什麽理由都不必找,沒空是理所當然的。

第二天大總統接見, 慶功。這個理由,她在次日出的報紙上找到了力證。

第三天,他應該是忙於應酬。他本就是交際場上很受歡迎的人物, 現在據報紙這兩天的口風,關西一事,不但往他的資歷上添了濃重的一筆, 而且,他的威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升官指日可待。

到了第四天……

蘇雪至再也找不出能說服自己的理由了。

再忙,也不至於連打個電話的時間都抽不出來。

城裏租住的房子沒電話,但從他回京師後, 她一直住在學校裏,完全可以找的到她。

不聯系, 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不想, 如此而已。

他不可能一直不回來。

蘇雪至決定不再找理由了,告訴自己,耐心等著就是。

今天輪到醫院實習。醫院裏有件重要的事,和輸血有關。

清和醫院對輸血這項醫療技術的工作做得十分先進,可以說,是國內目前走在最前列的一所醫院。但即便這樣,年底前傅明城的那台心臟手術在這個環節裏還是出了意外。當時如果不是臨時采用自體回輸的措施,那台手術恐怕就是另外一個結果了,而並非所有的手術都適合自體回輸,加上存在感染風險,出於總結和教訓,在校長的建議下,軍醫附屬醫院決定效仿清和醫院建血庫,以備不時之需。

血液的保存需要嚴格的溫度和適合的環境,以當代的工業設備水平,當然沒法建立將來那樣的血庫。現在的血庫概念就是動員更多的人自願接受血型檢測,建立档案,當需要的時候,可以隨叫隨到,提供血源。

雖然手段原始,但意義卻十分重大,蘇雪至非常支持,這天一早,摒除心中雜念,去了醫院。

她到了後,意外地看見了木村院長,他本人竟也來了,向附屬醫院的醫生現場傳授清和醫院在這方面的一些總結和經驗,並向實習學生講解了目前國際醫學界對於血液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但如此,最後他還親自現場演示了他最新研究出來的如何檢驗並判斷血型的更為便捷的一種方法。

他的助手告訴大家,木村先生為這個研究成果寫了一篇論文,投給了柳葉刀雜志,正等待發表。

也就是說,他竟在研究文章公開發表之前,冒著被人剽竊的風險,向同行提前傳授經驗。

木村先生這種對於醫學事業的熱忱和無私分享的精神,不但贏得了附屬醫院全體醫護和實習學生的熱烈掌聲,蘇雪至也再次深受感動。

在她的實驗室裏,青黴素的研究工作才剛開頭,她不知道能否成功。

將來如果能夠成功,她也無意靠這個賣專利賺錢。這不是屬於她個人的成果,況且,單一的保密生產,以現在的工業化水平,產量勢必有限,推廣不開,救的人也將非常有限。

就她本人而言,她其實更願意做一個像木村這樣的國際主義醫學從業者,公開發表實驗數據,讓各國醫學界的人士都能自由取用,這對於推廣藥物為全人類服務的意義,不言而喻。

但是,蘇雪至也很清楚這東西對於戰爭的意義。

她已經漸漸融入了這個世界。

這不是和平的年代,這是一個內憂不斷,外患強敵更是虎視眈眈的時代。

據她所知,在她原本的世界裏,四十年代當醫用青黴素出現後,為了戰爭的利益,在這項技術領域裏擁有先進水平的國家,也無不對外嚴格封鎖信息。

正是出於這個顧慮,除了她能夠信任的合夥人余博士,她還沒有向任何人透漏過關於抗生素這樣一個對當代而言還是全新的醫學概念。

但這並妨礙她對木村先生的敬重。

能認識並和這樣一位品格高尚的前輩共事,蘇雪至感到很是榮幸。

木村的事情結束後,校長向他表示感謝,聊了一會兒,將蘇雪至也叫了過去,道:“我和木村院長等下要去看下傅先生,做一個關於術後情況的評估。你也一起去吧。”

現在像傅明城那樣的心臟手術,屬於高難度的級別。作為主刀醫師,校長自然格外重視。傅明城當時在醫院裏住了三周,是上個月的下旬出院回家的。在他出院後,校長每周一次會親自去往傅家做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