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5頁)

入道之後,修法就和從前學的功夫不一樣了。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自然也不會有兩個修法相同的修士。所以謝青鶴才會直接念秘本。因為謝青鶴也不確定他的道具體是什麽,更不會用自己的體悟左右他的思想,這需要他自己判斷尋找。

同樣的,伏傳也不可能寫出普適大眾的法訣。他只能錄下自己的體悟。

被謝青鶴指點之後,伏傳如醍醐灌頂。

他將畫得亂七八糟的兩張圖掀開,在最初的紙上一蹴而就:“三千大道,吾擇其一。不易者,神仙父母,皆大師兄。惟此一心,是道也。”

謝青鶴坐在琴案邊,也不知道他寫了什麽,只知道他奮筆疾書,好像是寫完了。

於是,謝青鶴又念了四個秘字。

伏傳思索了片刻,又開始低頭刷刷刷。

入門的法訣類似於總綱,古奧深邃,且不涉及太多具體操作,總共也只有二十五個秘字。

謝青鶴一句一句地念,伏傳想一會兒再抄錄,也花費了大半個時辰。這時候香爐裏的香粉已經差不多燃盡了,謝青鶴重新添了一點香,順勢坐在書案邊上,拿起伏傳抄錄的今文細看。

第一句沒什麽問題。看到第二句,謝青鶴就很受驚了!

神仙父母,皆大師兄?!

但凡讀過易經的都知道,日升月落,寒來暑往,世上的一切都在變化,稱之為“易”。

對於修士而言,也有些東西是不易的。那就是伏傳所寫的“神仙父母”。時移世易,神仙不易,又如為人子女,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父母也是絕不可能更改的。這就是“不易”。

伏傳寫“不易者,神仙父母”,不過是復述了一句修士皆知的真理。

文眼是在下一句。

“皆大師兄。”

——對於我來說,這個世界上一切都在變化,惟大師兄永恒!

“惟此一心,是道也。”

——堅信以上這句話,就是我的道!

……

受驚歸受驚,謝青鶴連半點異色都不敢表露出來。

這就是小師弟的道心。

道心又不能敲掉,重新來一次。

伏傳道心堅定,不得半點猶豫迷惑,他身為“偶像”怎麽敢露出異色?這個時候掉鏈子,萬一被小師弟誤會了呢?萬一小師弟覺得他不滿意呢?萬一小師弟因為他不滿意就懷疑、搖動、頹廢了呢?

謝青鶴勉強按捺住心中的震驚,神色自如地將剩下兩頁紙都看了一遍。

伏傳心思極其鎮定,這使得他在體悟一心道時心無旁騖,整個過程專注冷靜,摒除了絕多雜念。

入道的築基法訣基本上都是極其艱澀晦澀的心法,看似寥寥幾十字,其實包羅萬象。新修者最大的誤區就是常常會想太多,求全完備,恨不得萬法皆全。這也導致許多師長為了避免弟子走歪路,幹脆不再教授秘本,而是直接用自己的體悟今文去教授弟子,以至於法本衰敗、傳承斷絕。

謝青鶴教給伏傳的就是秘本,伏傳也沒有讓他失望,功課做得非常漂亮。

他將伏傳的抄錄看完,非常滿意:“抄第二遍吧。”

伏傳也正巴巴地等著他給批示,謝青鶴眼角舒展,明顯是個滿意的表情,伏傳略惴惴不安的情緒才緩了下來,挺直的小腰也松了一分,兩只眼睛又變得亮晶晶的。

謝青鶴給小師弟倒了一杯茶,問道:“要我再教你一遍麽?”

伏傳記性很好,宗門秘字更是記得精熟,也不必謝青鶴再復述一遍。若是叫謝青鶴再一句一句地教,還不如自己悶頭琢磨古文輕松——叫大師兄再教一遍,那就是限時作文了,總不好叫大師兄一直一直等著吧?總得催促自己快點,別讓大師兄老等著。

然而,伏傳想了一會兒,還是略帶討好地說:“勞煩大師兄再教我一遍。”

為了表達自己的謝意,他還特意將筆放下,乖乖地舉手作揖。

謝青鶴微微一笑,頷首回禮:“應該的。稱不上勞煩。”

伏傳將大師兄給的茶喝了一口,提起筆,豎起耳朵,心情是前所未有的好。

往日在山上,教他各種學識、功夫的師父、師兄們,所有人都默認他天資聰穎,不需要太操心。要麽是直接扔來一本書,要麽是倉促講一段功課,然後,掌門弟子就該完全學會了。

當然,伏傳也確實能全部學會,不需要再講解第二遍。

他就是喜歡有人陪著罷了。

——你會不會啊?要不要再告訴你?

隱含的意思是,不會也沒關系,允許你失敗,允許你不優秀。

伏傳不允許自己失敗,不允許自己不優秀。但是,他希望別人能夠允許。

自願的努力與自我的苛刻,與戰戰兢兢容不得一絲瑕疵的外力施壓,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伏傳長了這麽大,被師父和許多師兄指點教導過,謝青鶴是唯一一個願意庇護他,包容他,容許他這不行那不好,卻從來不嫌惡他的師門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