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第2/3頁)

原來那些強大星系最先遭遇炮火,聯邦帝國因為發展較晚以及在科技方面的藏私,它對於這群外來的敵人尚不能引起關注。

聯邦帝國趁這段時間集結兵力,並根據前方戰況分析敵情,它收攬了無數逃難而來的人才,實力一下子壯大了不少。

等到其它勢力岌岌可危時,聯邦帝國早已做足了完全準備,它出手攔下了敵人的重擊,並開始與敵方分庭抗禮。

因為聯邦帝國在這場對抗中充當著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星際的最中堅實力,其它強大勢力紛紛向聯邦帝國靠攏,最終聯邦帝國成了星際之首,而星遠也成了整個星際最具話語權的人。

戰爭發生於外太空,無數星球依舊安全,很多人並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麽。

在這般安逸下,一部名叫《光年》的電影並送往審核。

看似平平無奇的電影,沒有人知道是星際那個最具權勢的人為其一路開綠燈。

電影直接達成最高標準,並被批準可在整個星系任意一星球上映。

開在星際各個角落的影院突然接到少東家或者頂頭上司的命令,要求他們去上映一部不知道背景的電影,哪怕賠本也要做!

甚至強制要求他們必須讓此影片的排片量達到50以上。

這是最強的開路!同档期無論制作方有無權勢有沒有名氣都得和其它電影擠在一起共同去分那剩下的不到50。

這番曝光下,怎能不火?更何況制作方實力本就不凡加上劇本反轉,一下子整個星際都在討論《光年》這部電影。

《光年》爆火,熱度榮登第一,將第二名超了數十倍!

首映那晚,很多人懷著期待的心情坐在影院中,還有一些是因為沒有其它電影選,於是氣哄哄地坐進來。

他們想象過這可能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電影的精彩與情感的蘊含遠超過他們的想象。

星遠在編寫劇本時自然不會老老實實地將他與艾斯利之間的經歷原封不動地寫出來,他深思了很多年,也做了很多細致的修改。

他為劇中的自己起名為江有司,艾斯利的名字仍舊原封不動。

只是劇本裏的他艾斯利並不能看到。

少年年少便遇到了讓他驚艷一生的人,從高二到大四將近六年的時間他一直在追逐,那人仿佛看得見他又看不見他。

他們之間有太多的巧合,比如對方可以無意中將自己抱起,就比如對方說他自己就喜歡像江有司這樣的人。

主角從少年成長到了青年,青年也認為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於是他開始攢錢買穿梭儀,目的就是為了將來可以到艾斯利身邊。

書中的他也沒有像現在這麽乖巧能幹,他是個不服管教不愛學習的紈絝,從來就不翻課本,體質也沒有這麽差,甚至憑家族的能力可以讓他走後門。

他並不是一看課本就暈,而是從來就不看課本,什麽都不會。

後來為了考上軍校,他也是臨時突擊了卻唯獨漏掉了星史這門課。

他上軍校的目的也僅是為了將來可以到艾斯利身邊,做他的副手,他的軍師。

劇裏面的艾斯利並不知道一直有人陪著他,他的周身總是彌漫著深沉懶散的氣息。

他只是表面上將士們和諧相處,但實際上他是孤寂的。

他總是喜歡一個人走在河邊看著落日,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而江有司就坐在河的對岸看著他,明明他們很近,卻又隔著距離,隔著時間。

所有的觀眾都以為這是一個少年追逐他心中星星故事,他們甚至以為這是一部勵志電影,他們與江有司同樣期待著江有司畢業那天。

江有司畢業那天,他終於攢夠了買穿梭儀的錢,穿梭儀買到了他也終於可以去見他心目中的星星了。

江有司喜氣洋洋,觀眾們也是。

那天艾斯利終於將仗打完了,江有司似乎也不需要成為他的副手了。

但江有司不沮喪,他可以告訴對方,你打完了仗,上天送你一個老婆。

就在他打完了仗,要去窺星儀中去最後一次看看艾斯利時,他萬萬沒想到這果真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他在城堡中見到對方滿身是血,眼神卻帶笑,似乎了無遺憾。

江有司崩潰了,觀眾們也崩潰了。

他帶上緊急救治的藥品定位了坐標,期待可以救他,但一打開艙門,那是一個無比發達的星球……

觀眾們大腦嗡鳴,聯想到光年的定義一瞬間恍然大悟。

望著青年跪倒在神像之下,觀眾們同樣泣不成聲。

電影火了,一時之間星際無人不知,不知多少人為這部電影痛哭。

此時,科坦星上觀看完這部電影的人們沉默了。

國王亦是,他坐在城堡裏看著窗外漆黑的夜晚,心中復雜的情緒湧上。

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