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外篇 首輔大人的日常(三)】

沈嘉入殿的時候眾人都行了注目禮,眼睜睜看著他慢悠悠地走到最前方,然後聽帝王吩咐:“給沈愛卿賜座。”

有侍衛搬來一把靠背椅,放在沈嘉日常站的位置,皇上卻指著龍椅的左前方說道:“搬到這裏來。”

“皇上不可!”眾大臣齊聲反對,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大晉史上還未有人與皇上平起平坐,就算是太後來了,也只能垂簾聽政,沈嘉若是往上面一坐,他與皇上那點私情可就等於昭告天下了。

沈嘉自己也表示拒絕,他可不想在過完夜生活後坐在高處讓眾人行注目禮,別扭。

趙璋卻一意孤行,“以後沈愛卿的位置都擺在這裏,朕不願與他離的太遠,眾位愛卿若是覺得不妥,給出個理由來,祖宗規矩裏也沒寫著這個位置不能坐人。”

是沒有這麽寫,但也沒寫著可以啊,朝臣們腹誹不已,卻知道皇上一意孤行起來他們誰都阻止不了,只能頻繁地給沈嘉使眼色。

沈嘉站在最前方自然是接收不到他們的眼神的,與趙璋對視了一眼,最終還是提起下擺慢慢走上高台,在禦前的椅子上坐下來。

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這個位置,很玄妙的感覺,九五之尊的氣場在周圍散開,俯視著滿朝文武,令他有種淩駕於眾人之上的輕飄感,他突然就明白了歷史上為了一把龍椅而鬥的死去活來的意義了,任誰坐在這樣的位置上都很難不興奮。

在封建社會,這裏就代表這至高無上的權利,掌控者數萬萬生靈的生死大權,別看平時內閣權利也高,皇帝的決定偶爾也會被反駁,但是,當皇帝真要一意孤行時,沒有人能攔得住他。

趙璋睥睨著下方眾人的神色,臣服者低著頭,面色平靜,不服者哪怕彎著腰也全身散發著抗拒,他看得久了,哪怕不看他們的眼睛,也能辨別出誰是真心臣服,誰是假意。

“皇上,西北軍日前送了奏報來,想親自去草原上手利息。”兵部尚書努力忽視上方那把突然冒出來的椅子,明明曾經是見了自己都要行禮的年輕後生,如今卻坐到了自己需要仰望的位置,真是世事弄人啊。

“朕準了,讓石侍郎也去,替朕把好關,誰要是交不足利息,就拿他們的牧畜來交換,若是舍不得交出牧畜,就讓他們交人,按照之前的約定,人口我們也要。”

石越站出來領命,肉眼可見的興奮,他太想去西北了,太想去馳騁草原了,他如今在軍部任侍郎,若是此次任務完成的好,也許他可以自請去軍中任武將。

以他對皇帝的了解,北境不可能不打,等這一次賣糧將幾個部族的錢和人弄回來後,接下來就可以安心準備戰事了,西北軍北伐在兵部裏已成了定局。

有人說,到時候也許沈大人不會同意,又會站出來反對,在兵部眾人眼中,沈嘉已經被打上了親和派。

在六部中,兵部向來是堅定的主戰派,只有像戶部、禮部那樣的衙門才會顧前顧後,又一副悲憫天人的姿態不願意開戰,顯然,沈嘉已經被歸入了這部分人中。

但石越覺得不是,沈嘉是心地善良,但他的出發點一直都是從大局出發,去年的戰事不好打這是所有人都看得出來的事情,能不用一兵一卒讓敵軍退兵,要回被占的城池,也算是陽謀,並不比上陣殺敵簡單。

北境的威脅一直都在,這一點沈嘉肯定清楚,如果不將他們徹底打怕一次,未來這樣的事情還會經常有。

兵部尚書忍不住朝沈嘉問道:“首輔大人不知可有交代?人是您要的,也是送到兩廣的,要什麽樣的人您最好親自指點一二,免得不符合您的心意。”

沈嘉笑著回答:“按之前的慣例就是了,只要能幹活並不拒什麽樣的人,話說回來,上回他們送來的人還真發現了寶,有幾十名擅長養馬治馬的匠人,本官也一起帶回來了,就禦馬監安排吧,最好是安排到馬場讓他們發揮所長。”

“可是沈大人,他們乃外族人,馬場乃是重要的地方,任由外族人進入是否不妥?”兵部尚書反駁道。

“本官曾經說過,他們的服務年限只有五年,五年後去留隨意,本官帶回來的這些人都是已經查驗過的,不是多忠心,至少不會背叛朝廷。”

“您拿什麽保證?人心難測。”

沈嘉看著他幽幽地說:“出了事本官一人承擔。”

換做以前,眾人會因為這句話嘲笑他不自量力,可是如今,他們需要仰望著沈嘉,這天下還真沒用沈嘉擔不起的事情。

況且這幾年兩廣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去過那邊的官員回來說,那邊不僅氣候宜人,而且生活十分便利,大江南北的東西應有盡有,商業極其發達。

也有官員覺得沈嘉過於重視商業本末倒置,但回來的官員說並非如此,兩廣那邊土地肥沃,氣候非常適合糧食種植,糧食產量不僅足夠供給當地百姓,還有剩余支援其他地方,就算遇到災年,也有海外廣闊的土地,從海外運糧回來比從北方運糧南下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