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頂罪入獄的雙胞胎哥哥(2)

吃早飯的時候, 陶睿知道了伍麟他們幾個都是近期要出獄的,聽陶睿說自己是冤枉的之後,他們就想跟著陶睿混, 希望陶睿出獄後關照關照他們。

畢竟坐過牢的不好混,跟著一個厲害的好人肯定好很多。

陶睿沒拒絕, 這幾人犯的都是小問題, 刑期很短,要是以後真能改邪歸正, 收到手下也沒什麽,正好他要做事情需要人手。

監獄裏分了幾個小圈子,幾個獄霸互看不順眼,倒也相安無事, 並不會每天打架。陶睿在展現自己的實力後得到了清凈, 大家不但怕他奇怪的打法,還怕他那個狂躁症犯了殺人呢。

獄警那邊也收到了上級的指令, 要求陶睿每天下午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姓馮,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 上面也正是想讓馮醫生試探陶睿到底是不是裝的, 還有他喊了三年的冤情到底是怎麽回事。

陶睿在見到馮醫生之後禮貌地打了招呼, 在馮醫生的指示下半躺在軟椅上。

馮醫生拿了個平板坐在他旁邊,笑說:“不要緊張,放輕松。”

陶睿沒什麽表情地點了下頭。

馮醫生選了一套測試題, 用柔和無害的聲音向陶睿發問,結果十幾道題做完, 馮醫生發現陶睿的抑郁症不輕, 還有自閉傾向,如果說被欺淩狠了暴躁反擊失了控, 那是完全有可能的,根本不是裝的。

至於陶睿爆發力強也不足為奇,畢竟陶家兩兄弟都是醫學生,懂得一些穴位很正常。人失控了往往能激發潛能,力氣大一些也很正常。

馮醫生想到冤案的事,給陶睿描述了一些大海天空的場景,讓他更放松,然後輕聲問:“你為什麽進了監獄呢?”

陶睿閉著眼,冷淡地回答:“我弟弟肇事逃逸,我家人換了我和弟弟的身份,冤枉我入獄。我不叫陶剛,我叫陶睿。”

馮醫生看過他的案卷,當初他那樣說卻沒有任何證據支撐,而他自己也大受打擊慌了手腳,看上去更像心虛。陶家父母和“陶睿”的女朋友都堅稱他是陶剛,肇事車輛的方向盤上也是他的指紋,這在所有人看來就是最有力的證據了。

不過馮醫生隱約覺得陶睿說的才是真相,他試探著問:“你和弟弟感情好嗎?”

陶睿回道:“好啊,為什麽他們這麽對我?”

“你是怎麽對弟弟好的呢?可以舉兩個例子嗎?”

“他做錯事害怕被罵,我替他頂了;他犯了錯我糾正他,他成績不好我教他。”

馮醫生是研究心理學的,聞言就猜到問題出在哪了。如果陶睿說的是真的,那兩兄弟間恐怕早有隱患。

弟弟犯錯沒得到真正的懲罰,反而有哥哥頂罪,心裏就會養成逃避的習慣,養成讓哥哥頂罪的習慣。

兄弟出生只差幾分鐘,哥哥卻管束教訓弟弟,這讓弟弟心裏不服,很容易起逆反心理;哥哥成績好給弟弟講題,這讓弟弟嫉妒,容易生出和哥哥交換位置的欲望。

而那個所謂的女朋友,據說是兩人的鄰居,是他們共同的青梅,產生感情很正常。三個小孩子一起玩,長大後,哥哥和青梅成了情侶,弟弟就成了被排斥在外的,他一定不喜歡,一定嫉妒青梅選了哥哥,很容易想要取而代之,獲得隱秘的成就感,那就是踩在哥哥頭上的成就感。

馮醫生把自己的想法快速記錄下來,又問:“你恨你的親人嗎?”

“恨。”陶睿言簡意賅地回了一個字,聲音卻很平淡,就像說今天天氣很好一樣尋常。

馮醫生小心地問了一句,“你想報復他們嗎?”

“我想要回我的名字。”陶睿這次答非所問。他沒說要報復回去,可馮醫生的眉頭卻皺得更緊了。

之後馮醫生又問了陶睿喜歡什麽顏色、什麽圖片、什麽音樂、什麽食物等等。

在陶睿離開後,他的報告裏寫的是:此人對要回身份以外的事無欲無求,創傷過重,有犯罪傾向,但針對的目標固定,暫時判斷對大眾無害。另,患者沒有臆想症,判斷其自述真實性很高。

隨著陶睿和馮醫生見面次數的增多,馮醫生對他的病情也越發了解,寫出的報告傾向性十分明顯,就是相信陶睿說的話,他是被冤枉的。馮醫生還猶豫著在報告裏寫上了“高智商罪犯”幾個字,懷疑陶睿再受刺激可能會發展為高智商罪犯。

這些報告監獄領導看過了,也給當初判這個案子的法官和其他參與人員看過。他們都不太相信,反而懷疑馮醫生的水平沒那麽高。因為心理醫生這個職業,對於不了解的人來說多少帶點不信任,並不覺得他們能判斷準確。不然審犯人都讓心理醫生審得了,那麽厲害一審一個準。

不過他們都覺得這個案子有點離奇,這種坐牢快結束還堅持自己無辜的真有可能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