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3/4頁)

晨暉:“這有什麽不對,此事事關端王,太子想要除掉端王,也在情理之中吧。”

“但是他對揚州案太了解,這個案子目前只有錦衣衛和我、還有皇上才是最清楚的,旁人也只是以為是因為揚州官員貪墨了朝廷的賑災款。”

“可是太子連端王在揚州私開鐵礦,私制兵器這些事情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晨暉眨了眨眼鏡,還是有些懷疑道:“或許是因為太子殿下消息靈通,畢竟他可是太子,說不準他在錦衣衛也有人。”

“那不可能,錦衣衛是皇上最私人的力量,皇上是絕對不允許任何人沾染錦衣衛的權柄。即便是太子也不行。”

應該說,是太子的話就更不行。

畢竟太子如今權勢已越來越大,皇上提防他都來不及。

又怎麽會允許他在錦衣衛中安插自己的勢力。

晨暉此刻腦海中轉了轉,他跟在謝珣身邊這麽久,熟悉主子的心思。

他思來想去,終於跟上謝珣的思路,忍不住瞠目道:“殿下,難不成你懷疑揚州一案,是太子刻意給端王設下的圈套?”

“為何不可?”

先前他便在都察院以此話詐過張儉,只是苦於沒有證據。

所以剛才太子問話時,他便有意說出張儉反復無常,因為在他們的計劃之中,張儉應該是一個死士。

別的死士在暗,以利器殺人。

張儉這個死士就是在明,他以自己為誘餌,誘端王上鉤,犯下不可饒恕的大錯。

謝珣眼底透著冰封的冷漠:“端王狼子野心,眾人皆知,但是他比不上太子名正言順,所以他想要登上大位,就得有人支持。權勢名利、金銀財寶,他得許下重利,旁人才敢跟著他幹這失敗了就得殺頭抄家的勾當。”

“揚州乃是天下鹽都,又占盡天時地利,大有斂盡天下之財的趨勢。若是有揚州官員來投靠他,你說端王會不動心嗎?”

或者說,端王也會主動利誘張儉,讓他上了自己的船。

可是端王卻不知,這本就是旁人給他挖下的驚天大坑。

只要他一腳踩進來,未來面臨著的必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皇上遲遲不對端王下手,太子便急了。

若是這樣的重罪都無法徹底扳倒端王,難道皇上對端王真的寵愛至此,倚重至此?

這也是太子急於從謝珣這裏,得知皇上真實意圖的原因。

晨暉只覺得主子這個想法,乃是驚天陰謀,太過驚人。

可是細想下來,卻又好像絲絲縷縷中有著聯系。

謝珣冷淡提醒:“我們可是至今都不知道,張儉那個八百萬兩銀子藏去哪兒了?”

晨暉驚呼:“您的意思是,他或許是獻給了太子殿下?”

八百萬兩,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端王看似斂了財,可是他得到的也不過才一百五十萬兩。

要不是晨暉找到了被張儉真正藏起來的賬冊,他們永遠都不知道,此人居然把足足八百萬兩銀子藏了起來。

“若是此事真的是太子給端王設下的圈套,那太子豈不也是草菅人命?”

晨暉有些惱火。

他是親自參加過揚州一案的人,那些流民的生活,簡直是生不如死,頂多也只能算還活著。

那些慘死在鐵礦,被隨意掩埋在鐵礦裏的屍體,被一具具挖出來。

得了消息趕來的家人,痛哭流涕。

那樣的場面,晨暉至今無法忘記。

外頭都贊太子寬厚仁義,若此事真的是太子所設陰謀,他以百姓為局,引端王入甕,那麽他又與端王有何不同。

謝珣站在廊下,陽光籠在他身上。

卻讓他依稀想起,曾經的過往,待他十歲之後,身體好了些,偶爾會回來書房讀書。

那時候皇上對眾皇子的期許極高,太子最為年長,身邊圍繞著的大學經世,更是層出不窮。

那日皇上考究眾皇子,太子得了頭彩。

皇上問太子,想要何賞賜,那時候他的回答卻是振聾發聵。

“父皇,兒臣無需賞賜。”

“兒臣只願我大晉國運昌盛,天下河清海晏,百姓安居樂業,四海升平,萬國來朝,享太平之盛世,創萬世之基業。”

太子說罷,眾皇子起身,齊聲喝道。

“皇兄之願,便是吾等之願。”

皇帝望著眾皇子此等齊心,笑意開懷。

往事歷歷在目,現實卻尤為諷刺。

謝珣望著天際,這樣的帝朝看似山河錦繡,卻早已經是千瘡百孔。

他本該開懷,他自幼所受之苦楚,曾經無人能體會。

而如今他卻可以高高在上,望著這些曾經欺他、辱他、害他的人,在他腳底下匍匐。

他更能看到這個帝朝搖搖欲墜,他想要的都會唾手可得。

可是他卻無一絲暢快。

他真正所願的是什麽?

待謝珣面無表情走到院外,陽光越烈,他心頭的冷漠越發如冰封積雪,越埋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