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60號選手(第2/3頁)

可能把《鬼火》彈到九十五的,在專業領域都鳳毛麟角,更何況學生組比賽。這位60號學生,水平如何不知道,野心卻不小,有珠玉在前,怕是評委未必吃他這套。

是的,有人也選了這首,祝微星和人撞曲了。撞曲不可怕,誰爛誰尷尬。而一般人可不敢選它,偏就是昨天引起不小好評的那位C音的郭學陸。

人家可是C市賽區的推薦選手,國賽金獎拿到手軟的天才學生。你要選首大眾曲撞一撞,評委許沒那麽苛刻,但你自己將標準額拉到頂層,勢必會產生對比,高下立現時,評判一定不會手下留情。

這下觀眾席上原本無聊的開始興奮,疲憊的則來了精神。

有好戲看了。

以祝微星的脾性,其實不至於考慮如此極端的選曲,會報名《鬼火》,還是宣瑯的主意。宣老師的意思很好理解,既然祝微星都能彈,為什麽不選最難的。

技巧曲祝微星也無所謂,便采納了老師的建議。

此刻,他走上台,拿出從前幾場其他選手那裏學來的采光對鏡走位,來到舞台正中朝台下諸位鞠了一躬。

因為要上鏡,主辦方統一給安排化了妝,抓了頭發擦了薄粉的祝微星比平時又亮了一個色號,穿著得體修身的黑禮服,站在鎂光燈裏,像沉夜冷月,閃耀出一彎瑩白明晰。

在評委示意他開始後,祝微星轉身坐到了鋼琴前,指間落於琴鍵,輕輕彈奏了起來。

並未像其他選手那樣,一上來便是快板的速度進入,他起手極慢,音符輕靈,和弦遊離,如輕霧飄宕,將一團混沌鋪散於聽眾眼前。

正當台下人迷茫莫名摸不著頭腦時,迷霧開始離散分解,跳躍閃爍,在橫跨三個八度的猛然急轉中,紛紛化為一束束光團,旋轉飛舞。

聽眾恍然明白,那光,便是風中鬼火,陰森鬼魅,遊離飄忽。

《鬼火》的難點不計其數,音符多音區覆蓋,指間超高速跑動,左手雙音,右手旋律,五指間的反復配合簡直違反大腦神經操控身體的邏輯,需要無數次的練習去克服身體原始的機能連鎖反應以達到符合的彈奏技巧。

可達到還遠遠不夠,想彈好,便需要有足夠的氛圍感。當手指在琴鍵上幾乎已快成虛影,卻仍要在每個音符間保持足夠的停頓才能擁有鬼火般撲朔迷離的跳躍輕盈感,快而不急,有力而飄逸,神秘而清晰,處處矛盾卻要處處和諧,多層次遞進又共存的和諧。且明明累成死狗,面上也要遊刃有余,這就是《鬼火》的精髓。

之前的郭學陸做的已是不錯,除了有些音含含糊糊,技巧上基本沒有大錯,相對不足的大概就是最後一點。盡管他表現的很淡定,可從他的肢體表情大家都感覺到了深深的不容易,他整個人都在呈現著“我能彈得那麽牛逼,累一點也不是不可以”的模樣,讓人感覺到是幾團非常努力在飛的鬼火,因為不容易,只能給它們鼓勵。

而眼前的60號選手,許是從行板起手的緣故,一直到第一組八度低音出現,聽眾才後知後覺,他彈奏的速度早已達到原曲,而演奏者竟從頭到尾雲淡風輕,遊刃有余。

更可怕的是,耳尖的人能清他的每一個音,他敲在琴鍵上的節奏,連貫而分明,超脫而穩定,精準如機器之余,卻又有著情感細膩的流瀉與交替,剛柔並濟。

60號的鬼火,時而調皮,時而淘氣,時而瘋狂,時而沉寂,但無論哪一種,它都充滿厚積薄發的能量,千變萬化。

最後隨著連續四小節的雙手分解琶音再到主和弦收尾,鬼火一番狂舞,依稀氤氳散去。

聽眾方從一場離奇詭秘的幻境,堪堪蘇醒。

曲終,祝微星才重重出了一口氣,挺著背脊再度給台下鞠躬離場。

他來得利落,走得幹脆,甚至沒去看台下評委和觀眾各自精彩紛呈的表情。

當人走向後台,大家才反應過來。觀眾開始不停交頭接耳,評委則唰唰的翻著選手資料頁,後知後覺U市賽區的推薦名額到底花落誰家。

有評委問:“誰推薦的?哪裏找來的大寶貝?”

董樹聲與有榮焉的喝茶,趙炳然則高深莫測的微笑,也不知在那裏自豪個什麽勁。

而以這種水平,晉級幾乎板上釘釘,甚至當天就有追蹤比賽的本地媒體出了褒獎的報道

“無名新人少年殺出重圍,初次入選便逆襲金律半決賽!”

和昨天料想的一字不差,但這回沒什麽人再有異議,只默默在網上拼命搜索,U市藝術學院這學校到底是何方神聖。

這匹黑馬殺得眾人措手不及,低手連夜調整晉級難度,高手重新評估奪冠希望,一石激起千層浪。

祝微星卻兩耳不聞窗外事,在比完就回了酒店,繼續和他的睡眠作鬥爭,可惜收效仍是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