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校尉太小,司馬太老,都尉正好。”(第3/3頁)

副糧是補充主糧的。有了副糧,百姓的食物不但更豐富,主糧也能消耗的更少,就有更多的主糧賣給朝廷。

崔秀寧想到這一層,頓時露出微笑。

她心中有數了。

不征副糧的稅。

但是不征這個稅,朝廷也能多一份收入!

為什麽?很簡單。

有了副糧,能養殖的家禽也多了,農戶不光生活改善,也能剩下更多的主糧賣給朝廷。

遇到豐年,農戶完稅之後還能有小半的糧食出售。要是年景不好,完稅之後就沒有多余的糧食賣,自己能吃飽就不錯。要是遇到災年,那不但自己吃不飽,稅都交不上,甚至還需要朝廷賑濟。

而在古代,就算水利設施搞得好,因年景不好而歉收的年份也比較頻繁。這就導致,即便這幾年大唐興修水利,大力恢復農業生產,可農戶能出售的余糧卻始終不多。

糧食安全仍然達不到李洛和崔秀寧的要求。朝廷的糧食專賣收入,也增長緩慢。

就說眼下,釀酒業等需要糧食的加工業還沒有完全放開,就是因為國家糧食不夠充裕。

可有了副糧就不一樣了。

百姓能賣的主糧多了,那麽朝廷就能收購更多的糧食來賣給不生產糧食的人。

這樣,朝廷的糧食專賣額度就更大,專賣收入就多了。

也就是說,哪怕不征一文錢的副糧稅,朝廷的收入也會增加一筆。

既然如此,那為何還要征收副糧稅呢?

“副糧,就不用征收了。這樣,百姓的日子也能更好過一點。”崔秀寧說道。

林必舉等人當然也想到,為何皇後陛下不征副糧稅了。

要是連這個都想不到,還能做宰相麽?

“梓童說的不錯。副糧就不征稅了。”李洛笑著說道,他心中也明鏡似的。這個經濟賬,他還是能算過來的。

林必舉高高舉起玉笏,然後在掌心連拍三次,感慨地說道:

“陛下和娘娘仁愛天下,造福蒼生,誠聖人之心,光風霽月,春風化雨,惠澤億萬斯民哉。我大唐百姓,得為聖人治下之民,何其幸也!”

百官一起以笏拍掌,紛紛稱頌皇帝皇後。

負責朝議記錄的司錄寺官員,立刻秉筆寫下:“洪武六年十一月二十三,常朝。中相林必舉言副糧稅事。天子令不征,以惠民哉。”

李洛放下茶盞,“文先生,這《宋史》修到何處了?進展如何?”

文天祥卸職都督西北諸軍事後,接了《宋史》總裁官之職,組織朝野名士百余人,主持編修《宋史》。

這麽好的差事,當然是李洛對文天祥的一種獎賞。

文天祥出列奏道:“回稟陛下,《宋史》編修者,共計一百三十八人,都是朝野飽學之士。如今已經修到真宗朝之事了。”

李洛肅然道:“真宗朝的大事,莫過契丹南侵,澶淵之盟。以文先生所見,這澶淵之盟,《宋史》應該如何定論呢?”

後世很多論調,說《澶淵之盟》簽訂的好,那些歲幣對大宋不算什麽,還能保持雙方百年和平雲雲。

李洛對這種論調很是不以為然。

事實上,宋朝武力,恰恰是從《澶淵之盟》後開始崩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