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崔秀寧的意外之喜(第2/3頁)

元明清三朝禁海(元朝其實也禁海),難道其中沒有阻止百姓移民海外的考慮?

李洛很清楚,古代統治者有多什麽自私和短視。而這種自私短視,尤其以滿清那群酋長做到了登峰造極,無以復加。

當然,李洛也不會幹出把漠南草原變成耕地的傻事。他只是要徹底消化漠南,甚至漠北。

具體怎麽幹?

開煤礦,燒磚築城為居住點,通過政策優惠移民,建肉奶加工廠和羊毛紡織廠。再派出教師支教,以點帶面慢慢來,幾十年後,草原上就有不少城池。

到那時,草原就和胡人完全沒關系了。

在這種措施下,移民草原的漢人,也絕無可能變成新的胡人。草原上有朝廷的駐軍,有朝廷派出的教師,有道廟祭祀,有城池官員。草原經濟也嚴重依賴和中原的貿易。

怎麽變成胡人?

“傳旨,長城之上的駐軍,一律撤防,無需再守,兵馬要用在刀刃上。長城沿線的官府,必須保護長城,誰要擅取長城一塊磚,就按照破壞文物罪論處。”

“工部派人巡查長城,登記在案。哪個地方的長城遭到破壞,就問責該地的官員。”

李洛也沒忘記專門下旨保護長城。

“傳旨,設漠南為朔州,治所雲中(呼和浩特)。設漠北為漠州,到北海(貝加爾湖)南段為止,治所和林。北海東西以及北海之北,設為雪州。”

一道聖旨,就將漠南漠北以及後世整個西伯利亞,變成了朔州、漠州、雪州。這三州之地加起來,就占了大唐疆土的多半!

光是雪州(西伯利亞),就占了小半國土面積。可是這新鮮出台的雪州西端,還在蒙元手中。

“再傳旨,發奴隸十萬人,在朔州挖煤礦,燒磚窯。三年之內,從東到西修築九座小城,每座小城可居住萬人。十年之內,漠州也要修築九座小城。二十年之內,雪州也要修築九座小城。”

“戶部,盡快拿出一個移民草原的優惠章程。五年之內,最少要遷移十萬人移居漠南。十年之內,漠北也要移民十萬,雪州也要移民十萬。”

“三十年內,三州最少要有兩百萬移民,上百座小城。”

“遵旨!”

李洛希望,在他年老的時候,將三州徹底吞到肚中。

這可是無窮無盡的資源啊。

在長城待了半天,李洛就出了長城,來到無定河邊的統萬城。

統萬城已經是塞外之城,是十六國時期匈奴夏國的都城,由赫連勃勃所建。梁師都也曾占據統萬城稱帝。

統萬城被宋太宗所毀,廢棄已達三百年。可是城墻和規模仍然很是可觀。

在這個遺址重修,能省去很多的功夫。

李洛沿著長滿荒草的台階,走上統萬城的宮城,望著遼闊的草原,心中感慨。

後世,他和師兄姜藥,就曾經來過這裏。也是站在這個位置。只不過,如今的統萬城還算一座廢城,而後世的統萬城完全成了遺址。

“此處建大城,可抵十萬大軍。”李洛說道。

統萬城是河套重鎮,西北扼黃河,東南扼長城無定河。只要恢復這座雄城,就能鎮守整個河套地區。

“傳旨,發奴隸兩萬人,修復統萬城。統萬城就改為鎮北城,劃地三百裏為鎮北郡。鎮北城便是郡守治所。”

又多設置了一個郡,使得河套地區變成了四郡之地。

“陛下已經到了鎮北城,是不是要回京了?”林必舉說道。他擔心皇帝要深入草原,北巡日久。

雖然草原部族幾乎都被元廷帶到西方,可皇帝深入大漠,終究不太合適。

李洛笑道:“你放心,朕不會深入大漠。但總要過黃河,上陰山,去雲中郡(呼和浩特)巡視一番。”

林必舉放心了。陛下只是上陰山去雲中,那一月之內應該能回京了。

……

京都長安,紫禁城。

崔秀寧下朝之後,接到李洛傳回的聖旨,遂下發各部照辦。雖然各部主官都隨禦駕北巡,但副手都在,朝政仍然在運轉。

她接到西征統帥的奏報,幾支大軍為了多抓俘虜,故意暫停不進。崔秀寧一一回復“知道了”。

此時已經入夏,崔秀寧不在大明宮,而是在太液池的清風榭批改奏章。這裏湖風清清,水氣泠泠,是長安皇宮中夏日避暑的好去處。

清風榭邊上的大樹上,夏蟬正在“知了知了”的嘶鳴。

這是正午時分,崔秀寧有點困意,聽著知了的叫聲,筆下鬼使神差般在一份奏章上批出“知了”兩字。

我去!少了個道字!

崔秀寧一拍額頭,搖頭苦笑,在“知了”兩字中間加了個“道”字。

大唐一億多人口,這麽多州,朝中和地方每天都有很多政事。每天政事堂收到的奏章,總有好幾十份,都是重要的事。這些奏章,政事堂作出初步處理意見後,都要轉到宮中禦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