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祭陵,北狩!(第4/4頁)

李洛手撫簡陵前的石翁仲,目視群臣喟然道:“朕坐了這大位子,雖承昊天之命,諸卿輔弼,卻也賴祖宗遺澤,數百來,中原猶思大唐。”

“可朕今見諸祖陵,無不被盜賊所犯,心生淒然。是以,朕不但要修葺關中十八祖陵,還要將嵯峨山周圍五十裏地圈起來,修建一道圍墻,作為大唐山陵之城。”

“太上皇義陵在此,朕和皇後的山陵,也會修建在此,這後世之君陵墓,也都要修建在此。以後這嵯峨山一帶,就叫唐陵山城,也可稱為嵯峨山城。”

什麽?修建一座山城,將以嵯峨山為中心的五十裏地圈起來作為皇陵區?

妙啊。

如此一來,後世皇陵集中在一處,就能更好的保護了,祭祀起來也更方便。而且,嵯峨山一帶本就已經有五座先唐皇陵,太上皇的義陵也在這。

將陵邑區圈建為一座山城,還能安置將來的閑散宗室,一舉兩得。

林必舉道:“陛下英明。以臣所見,占地五十裏的山城,城墻大概兩百裏。如果城墻高三丈,那麽五萬勞力,三年可成,工程並不大。”

李洛道:“城墻工程雖不甚大,但此事慢慢辦,先用萬人慢慢修。修個十幾年也不打緊。可這工程,要修的精細,要利用山川地勢,修出氣勢,修的與眾不同。工部可以立項研究。”

“遵旨!”工部尚書領命。

接下來,天子法駕西行,先到禮泉祭拜太宗昭陵。昭陵同樣被文天祥修葺過,煥然一新。李洛看到昭陵八駿,又不禁作詩道:

“昭陵八駿西京待,穆王八駿西天遊。我家太宗何雄哉,奮擊天下照春秋。煌煌貞觀盛世到,赫赫武功萬裏收。千秋聖主何如似,天可汗名青史留。”

做完之後,李洛還不忘說一句:“此詩名《祭昭陵》。”

文天祥等人雖然覺得這首詩遠不如上一首,近乎打油詩,可也覺得很有雄豪之氣,但要說好,卻委實難以誇出口。

不過,詩雖然太一般,可對太宗的孝心,卻是值得肯定的。

於是,文天祥等人不誇贊皇帝的詩寫的好,卻誇贊陛下至孝,肖祖。

崔秀寧聽得心中直膩味。唉,男人怎麽這麽喜歡作詩啊?真染上那所謂十全老人的毛病了?

祭拜昭陵之後,李洛又祭拜乾陵等諸陵。

關中十八唐陵全部祭祀完,李洛又去驪山陵墓,祭祀始皇帝,親自寫祭文燒給始皇帝,並下令恢復驪山的石獸和神道,再立碑重寫始皇帝功績。

離開驪山,法駕到渭水北岸,又祭祀漢高祖長陵,漢武帝茂陵等九座漢陵。最後,又祭拜隋文帝的太陵。又下令修葺九座漢陵和一座隋陵,恢復年節祭祀之禮。

李洛帶著群臣在關中逛了半個月,祭祀了二十八座帝陵。這才於四月中旬回到長安。

整個關中百姓,都知道天子巡視關中,祭拜皇陵了。

這還不算,李洛回到宮中不到十天,就下令皇後攝政,太子監國,他又要去祭陵了。

這次不在關中,而是在雍州北方的延安郡,黃帝陵!

但是,不光是祭祀黃帝陵,還要過黃河,巡視河套,登陰山,到塞外。

崔秀寧很是無語。女人覺得,男人怎麽越來越有始皇帝和漢武帝的調調了啊。

四月二十三,皇帝下詔祭祀黃帝陵!北狩河套,巡視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