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下詔西征……唐軍出塞(第3/4頁)

“長安城,不但是皇家的,是你們的,也是天下人的長安。長安城不能成為富商和大戶之城,不能出現富商和大戶買下幾套四合院的事。就是再有錢,也要限購。”

“價格麽,下宅兩百元,中宅四百余,上宅五百元。買整套四合院的,必須家庭人口超過十五人,不算仆人。嗯,就拿出九萬戶新宅出售。”

“買宅子的人,也可以再轉賣。但是,買二手宅子的人,同樣要限購。”

“剩下的七萬多戶新宅,不出售,留給朝廷用來計劃安置。這種宅子,叫公房,居住者沒有專賣權。”

群臣聽到這裏,都是豎起耳朵。出售九萬戶,那可是兩三千萬的收入啊,這就一下子把修建長安的錢賺回來了。

還有七萬多戶是公房安置,這就更讓人關心了。雖然朝臣們都在皇城區分到了府邸宅院,但外城區的民宅分配,他們仍然高度關心。

崔秀寧繼續道:“大唐普通百姓,一年總收,平均不到三十銀圓。就是說,普通百姓十年不吃不喝,也未必買的起京師一戶宅。”

“中下級的士,無論文士武士,還是理士匠士醫士藝士,收入也不高,他們的收入,也需要多年不喝不喝才能買得起京師的宅子。”

“可是京師,卻不能沒有這些中下級的士子們。沒有他們效力,京師就不像個天子之城了。那怎麽辦呢?就公房安置。宅子分給他們住,但宅子的所有權,還是朝廷。”

“符合公房安置的士,離開京師就收回使用權,讓給調入京師的人住。”

“那麽,哪些人符合公房安置呢?”

崔秀寧看到大臣們有些緊張的神色,不疾不徐地說道:

“第一,京師從十品以上文武官吏及其家屬。”

“第二,功名丁等以上的在京匠士、理士、醫士、藝士,道士。還有,那就是烈士家屬。”

“公房可以一直住,到了一定年限,也可以買,留給子孫住。”

群臣松了口氣,這已經很寬了。按照這個章程,一個禁軍什長,家屬就能有宅子分。

這種公私兼備的制度,既能保證朝廷有出售宅子的收入,也能保證很多吃公糧的底層士人有房子住。不然的話,他們買不起房子,但京城又少不了他們,那怎麽辦呢?

雖然長安城的宅子能住下一兩百萬人,可要是朝廷制度不好,就會導致該有房子的沒有立錐之地,而富商大戶則是高樓廣廈的住不完,捂在手裏哄擡房價,投機取巧。

“至於商鋪,除了留給朝廷專營司和織造司的官鋪商坊,其他的全部售賣給私人。商鋪商樓,同樣要限購。每一商戶,不能擁有三處以上的商鋪商樓。”

這麽做的目的,當然是預防行業壟斷。

幾百上千圓,甚至數千元的商鋪商樓,在普通百姓看來是遙不可及,可是對於大商人來說,這些錢算什麽?

根據商部的統計,大唐身家過萬的富商,最少有千余家之多,都有一人吃下好幾套甚至幾十套商鋪的能力。

這還不算本來就有錢的大族,他們雖然被均田令奪走了九成的財產,可很多人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不算新富裕起來的勛貴和高官階層。他們,同樣有錢。

不限購,能行嗎?

崔秀寧說了一大堆,但各部大臣都是牢記在心。接下來該怎麽辦,當然就看他們去組織了。

組織的過程,禦史台、大安府、統計司可都會監督的,誰也做不了鬼。

文天祥稟奏:“長安城外的各地富戶,已經積累了數萬家,還在源源不斷的增加,每天都有百余家來到長安城外,等待購買新宅。為了防止生亂,臣只好將他們分開散居。以臣所見,最遲年底,長安城的人口,就要接近百萬之巨。”

崔秀寧道:“那就立刻掛牌售房。但售房之前,戶部要重新統計來長安置業者的戶冊,警部要檢查他們的身份證牌,統計司也要動起來。”

眾臣一起領命。

說完了房產的大事,唐廷君臣終於說到西征。

文天祥鄭重出列,舉起玉笏,朗聲說道:“啟稟陛下,如今遷都大事已畢,聖天子坐鎮雍州,臣請旨免去都督西北諸軍事、雍州牧之職。”

“準奏。”李洛點頭,“免去文天祥都督西北諸軍事之職,免去其雍州牧之職,繳回符節和關防。傳旨,晉升文天祥太師之位,晉爵為魯國公,仍為軍師府北閣太尉。”

文天祥本來就是廬陵郡公,離國公只有一級之差。這幾年,文天祥坐鎮雍州,勞苦功高,德高望重,晉爵國公誰也沒話說。

唐廷爵位金貴,絕不濫封。尤其到公爵這一級,就格外難得。

如今整個唐廷,之前只有楊漢明一個滇國公是國公。那不是因為楊漢明軍功最高,而是因為他主動獻出了播州,改土歸流,同時更因為他是駙馬,皇帝的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