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紫禁城(第2/3頁)

高高的三墀層層拔高,從下到上十八級台階。旁邊是銅鶴銅龜日晷等物,三墀具有漢白玉造就。

而丹墀之上的須彌寶座,用的是紫檀鑲白玉的大案,案後是一張巨大的屏風,高高在上,雕刻著玄之又玄的篆體字符、雲紋道章,懸掛著玉璧大器,最上方則是四字大匾:正大光明。

“請陛下就位,受朝臣大賀!”禮部尚書吳鎮樓恭敬地說道。

李洛攜著崔秀寧,一步一步的登山丹墀,正坐在鋪著軟墊的寶座之上,崔秀寧則是坐在側位的副座。

上千文武官員頓時在禮官昭穆有序的排列,一起舞蹈,下拜山呼道:“高明光世神道俊德……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殿兩側千余人的鼓樂儀仗,也一起動起來。整個大殿都是堂皇之音,聲勢浩大。

如是者三的大拜之後,天子令百官平身。這才象征性的結束了朝賀禮儀。

接著天子下旨,三日之後,宮中大宴。凡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具可帶正妻前來赴宴,君臣共享遷都之樂。

然後,李洛還要下旨安置百官。

各官署的安置當然不用多說,皇城中的新官衙不但修建好了,裏面的布置也都齊備,各衙門直接入駐即看可。

所以皇帝的安置,主要是百官的私宅府邸。

按照大唐制度,三品以上官員的私宅叫府,三品以下的官宅叫邸,而五品以下只能成為第。

五品以上含五品,府邸都在皇城,需要皇帝“分房子”。

而五品以下官員,只能住在外城各坊,於百姓雜居,只是宅院的規格比百姓高而已,這也是便於百姓監督他們。

但是,他們同樣需要皇帝分房子。

不然,今天住哪裏?

李洛笑著對崔秀寧道:“梓童,這百官宅院安置之事,就由你吧。”

崔秀寧早就有所準備,她拿出一份名單,交給戶部尚書,讓他直接念。

分房子,當然以官員的最高官職來定。比如官職之三品,但爵位是二品,那就按照二品來定。

不過,所有的宅院,官員都沒所有權,只有使用權。畢竟,你今日在朝中當京官,說不定哪天就調到外地當地方官,難道還霸著府邸嗎?如果這樣,那從外地調入京城的大臣,又住在哪裏呢?

皇城中的府邸宅院,按照等級,分為幾大區。有專門分給親王公主的居住區,有專門分給三品以上的居住區,有專門分給三品以下的居住區。

等級不同,社區的環境,府邸大小規格,都不相同。

戶部尚書念完“房屋安置名單”,百官人人喜悅。

在長安有新宅了啊。

接著,李洛又率領百官觀摩用來召開常朝的宣政殿,以及召開禦前會議,召見大臣奏對的紫宸殿。

這三大殿,也就是所謂的外朝了。

三大殿之後,就是皇帝皇後所居住的乾坤殿。按道理,此處不應該帶百官觀摩,可因為是新殿,李洛還是率領百官來看看。

畢竟,天子寢宮,外臣不是一定不能來。起碼,需要外臣知道天子寢殿在哪裏,是怎麽回事。不然的話,萬一後世天子出了事,大臣們都不知道。

然後,又是太上皇和皇太後所居的太極宮,以及皇子皇女所居住的興慶宮。興慶宮其實又分為太子所居的東宮,以及皇子皇女所居的別院。

觀摩了三大內之後,又觀摩內政府十六衙門、瞭望台等地。

最後,才來打三大內之間的太液池和禦花苑。

但見太液池上波光粼粼,島上還修建有明月殿、蓬萊閣等建築。而禦花苑中奇花異草,竹木藤蘿,還放養了鳥獸,修建了草廬亭台。

湖光山色,花樹爛漫,令人見之忘俗。

群臣當真使得大開眼界,目不暇接,嘖嘖稱奇。

就是見過世面的姚隧也贊嘆道:“臣當年在北京元宮,驚訝元宮宏大壯美,可今日見了我大唐皇宮,又覺得元宮所差甚遠。以臣所見,就是先唐三大內和洛陽上陽宮,也比不過陛下的長安宮啊。”

李洛也很是滿意。他後世見過了紫禁城,可是紫禁城和他的皇宮相比,簡直就不值一提。

長安宮不但花費幾倍於紫禁城的人力和物力,設計也比紫禁城強得多,而且召集了全天下最好的漢人工匠、日國工匠、安南工匠、色目工匠,以及高麗工匠,甚至還用了真臘國的頂級大匠。

光是大匠師,就超過百人來參與皇宮的建築指導。

而且這個時代,華夏在建築美學和建築水平,以及木材上的優勢,也不是明清時期能比的。

紫禁城怎麽比?

兩者幾乎不可同日而語。

紫禁城,也就相當於三大內之一的太極宮吧。

這樣一座美輪美奐,天下無雙的皇家宮殿建築群,要是好好的保留到後世,那會是怎樣的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