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你們看,多精神!(第2/3頁)

元軍雖然人少,但都是百戰精銳。

英軍雖然有七八萬人,可裝備鎖子甲的騎士,不過一萬多人。長弓手也只有一萬多人,其余的四萬多人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

這已經是英格蘭王國暫時能聚集的最大軍力了,而且因為對蒙古軍隊的恐懼,他們的戰鬥意志很是可疑。畢竟,英明的愛德華一世,不但在大陸葬送了王國的主力大軍,他自己也兵敗身死。

而英軍指揮官格洛斯特伯爵,也不算什麽名將。相反,他曾經在征討威爾士的戰鬥中失敗。但是如今的英格蘭王國,已經找不到比格洛斯特更適合的統帥了。

無論是年僅十八的國王愛德華二世,還是年邁的坎特伯雷大主教,都不放心把最後一支大軍的指揮權,交給嘴上無毛的年輕貴族。

決戰就這麽開始了。

一個名叫羅吉爾的隨軍修道士,在他後世有名的《書信集》中,記載了元英之間的“安普頓戰役”。

“……令人恐懼的巨響出現,如同神罰降臨……還有那如同波塞冬三叉戟般的弩箭,無情的收割孩子們的生命……”

“……撒旦一樣的蒙古騎兵,就像狼群一樣呼嘯來去,他們射出刁鉆的羽箭,神出鬼沒……第四天,蒙古人對士氣低落,筋疲力盡的大軍發動了總攻……國王的軍隊,無論是騎士還是長弓手,還是雇傭兵,在蒙古人的重騎兵下,無可避免的崩潰了……”

“……我們失敗了。一切都難以挽回了。我必須離開這裏了……”

就和羅吉爾《書信集》記載的一樣,安普頓戰役終於以英軍大敗告終。決戰前後不到四天,指揮官格洛斯特伯爵戰死,英軍在元軍的騎兵和火器協調戰法下,死傷數萬,全線崩潰。

元軍漢軍用火器大挫英軍士氣,打亂英軍的陣型,在騎兵的掩護下,抵進英軍大陣用火炮轟擊,令英軍防線破碎,士氣瀕臨崩潰。

蒙古騎兵又不斷騷擾英軍側翼和後陣,通過削皮戰術和莽古歹戰術給英軍放血。

以步兵為主的英軍進退維谷,雖然兵多,卻陷入全面被動。最後,元軍出動三千重騎兵,一舉破陣。

元軍大勝之後,在突土哈的率領下繼續東進,目標直指英格蘭王城倫敦。

而大敗的消息傳回倫敦,威斯敏斯特宮的國王也好,聖保羅大教堂的主教也罷,全部猶如末日降臨。

此時的英格蘭,此時的倫敦,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東方的韃靼人了。

再也沒有了。

貴族雲集的泰晤士河兩岸,逃難的風潮一夜之間就猶如瘟疫一樣蔓延。貴族也好,教士也好,都在拼命的搜集馬匹,攜帶財物和家人往北逃去。

去蘇格蘭,或者坐船去愛爾蘭,那或許是唯一的活路。

鬼知道落到蒙古人手裏,會是怎樣可怕的後果。

然而諷刺的是,貴族和教士們還是低估了蒙古軍隊的速度。他們耽擱了寶貴的一天時間,卻再也走不了了。

蒙古人的前鋒五千輕騎,已經兵臨倫敦。

空前的浩劫降臨。

誰也沒有想到,遙遠的東方韃靼人,竟然有朝一日來到英格蘭島,對他們舉起彎刀。

元軍攻入城中,攻入威斯敏斯特宮,攻入聖保羅大教堂。

戰爭的殘酷,活生生的展現在泰晤士河兩岸。王宮,教堂,貴族宅院,要麽傳來慘叫,要麽升起沖天大火。

混亂幾天之後,倫敦城重新恢復了秩序。全然不同的,殘忍的秩序。

運載城中屍體的人,足足忙碌了幾天,才清理完城中的屍體和鮮血。

國王愛德華二世,在元軍攻入城中時,服毒藥自盡。

大主教被元軍中的色目兵殺死。

元軍不但搶劫了王宮和教堂以及和貴族的財產,還以抵抗不降為罪名,將他們殺掉。

王室,貴族,教士,被殺的人頭滾滾。蒙古人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幹掉被占領國的上層,取而代之,再殺光敢於反抗的硬骨頭,剩下的就是聽話的奴才了。

很多傳承數百年的貴族,都煙消雲散。

隨著倫敦淪陷,王室喋血,金雀花王朝宣告滅亡。

接著,阿難答坐鎮倫敦塔宮,發布“剃發令”,讓翻譯告訴所有英格蘭人,凡是抗拒剃發者,就要以反元為罪名處死。

阿難答下令改英格蘭島為西海行省,以突土哈為平章政事,組建行省衙門。

只要是為大元效勞的英格蘭人,就有機會撈到一官半職。

阿難答還胡亂的任命一個色目人為大主教,又派出一群亂七八糟的人去各地教堂接管權力,宣稱上帝就是蒙古大汗,蒙古大汗就是上帝。讓英格蘭人像服從上帝那樣服從大元。

整個英格蘭都被一種帶著烏煙瘴氣的恐怖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