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守財奴皇後(第2/4頁)

李洛聽了,才覺得自己的想法太大方。

為何貴族,勛爵,侍衛需要皇室來養呢?這當然是崔秀寧設計《大唐典律》時刻意為之了。

貴族和侍衛,絕大多數是元從出身,是對兩人最忠心的一批人,大多數也是武人。他們是皇室最堅定的支持者,也是最核心的基本盤。

當宮女期滿後嫁出去“轉業”的亭君貴女,也是如此。

讓他們的俸祿走皇室內庫,就相當是皇帝個人給他們發工資,就能讓他們更加忠心的拱衛皇室,成為皇家鐵杆。

任何人想要篡位,都要面臨勛貴和侍衛階層這兩大障礙,還要面臨出嫁宮女的夫家勢力、娘家勢力。這些宮女的丈夫,都是優秀的軍官或文官,團結在皇室周圍,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這種財務設計,能讓李氏成為自古以來基本盤最強的皇室。

崔秀寧雖然是所謂的官三代,根正苗紅,可她從來沒想過在古代社會搞現代那一套。

“你看你,一談錢就不淡定了。”李洛笑道,“我只是順口一說而已。這樣吧,五分之一的國庫供奉還是要收,但是只記賬不要錢糧實物,就當借給國庫。等到國庫錢糧充裕了,再還給皇室。”

崔秀寧點頭:“沒錯,這才是最好的法子。就算皇室的錢用不完,也只能借給國庫,但不能免收供奉金。內廷外朝之間也要明算賬,一碼歸一碼。”

李洛道:“轉過年嫁出去三百宮女,宮女就不夠用了。尤其到了長安,那麽大的宮殿,就更不夠用。我的意思,是定下宮中的人員編制。”

“從洪武六年起,定宮女編制四千,宦官編制四千,共八千人。永為定制,後世之君不能擴編。內政府十六司衙門,八千人足夠了。”

明朝宮女九千人,宦官數萬。清朝宮女最多的乾隆朝,宮女也不過三千多,太監也不過四千人。

李洛定下的八千宮人編制,也就比清朝多些,卻遠不如明朝。

“宮女十四歲到十五歲選拔,這個年紀能幹些活,又還能接受學習培養。低小於十四歲大於十五歲,就沒有資格參加選拔,每年招募四百人。等到服役滿十年,就可以賜婚嫁人。”

每年四百人,服役滿十年賜婚嫁人,這真是很人性化了。

“至於宦官,十二歲凈身入宮,每年只招募一百人。服役四十年可出宮退休榮養,皇家負責身後之事。”

崔秀寧道:“我覺得宦官太可憐了。他們沒有任何退路,皇宮不管他們,他們就是最悲催的人。”

李洛想了想,“每年招募一百小宦官,唐民身份的,最多二十人。其他八十人,都從殖民地招募。唐民身份的宦官少,作為骨幹來培養,擔任管事。殖民地出身的宦官多,就負擔雜役。”

崔秀寧有些擔心,“那到時,宮中四千宦官,大多數都是殖民地的人,會不會作亂?”

“放心吧。”李洛搖頭,“十二歲就入宮,又是不同的民族來源,怎麽抱團?就算要作亂,也逃不出大安府的眼線。再說,宮中有教育,衣食無憂,老了還能退休,喪葬之事都包了,他們還有什麽理由作亂?”

李洛定下的這個制度,一點也不復雜,卻能很好的解決宮女和宦官的後顧之憂。而且,也盡量減少了漢人宦官的數量,不得不說是一項德政。

並不復雜的制度,為何歷朝歷代的皇帝想不到?

不是沒有那個智慧,而是沒有那個意識。那些皇帝,根本不把宮人當人看,怎麽可能替他們著想?

第二天,李洛召見衛王趙顯。

“臣趙顯,拜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顯一見到李洛,就恭恭敬敬的大禮參拜,神色有些激動。

“起來吧,地上涼。”唐主微笑著指指蒲團,“坐下說話。”

“遵旨,謝陛下。”趙顯小心翼翼的正坐下來,也不敢拂拭狐裘上的雪花。不過很快就有宮女遞給他一個手爐。

殿外飄著雪花,唐主坐在旺旺燒著銀霜炭的銅獸爐邊,用火鉗撥弄著爐中的炭塊,眼眸中映照著紅紅的炭火,使得他的語氣,也充滿了暖人心的溫度。

“衛王啊,你正月才離開洛陽,為何年底就要親自入京朝見?朕不是說過,許你明年再來麽?這一年之內來回兩次,倒是辛苦了。”

趙顯拱手道:“臣蒙陛下天高地厚之恩,封藩於天竺,心中對陛下感激涕零。陛下於臣,恩同再造,臣感念無極,日夜思念陛下,是以再次回朝,得見天顏。”

李洛呵呵笑道:“你的忠孝之心,朕已俱知。既然這次回中原,就多待些時日,隨朕參加遷都關中後的長安大典。”

趙顯眼睛一亮,“長安城要完工了?”

唐主神色欣慰的點頭,“六十萬人修了三年多,也該完工了。不但長安城快要完工,就是關中水利綠化,也大有成效。眼下的關中,已經不是幾年前的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