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十國來朝,飄了(第4/4頁)

“遵旨。”吳鎮樓領命。

說完了使節的事,太史令姚隧出列奏道:

“陛下,前次臣等奏請修《宋史》,《遼金夏史》,《元史》。而朝中有人反對修《元史》,認為蒙元不配大唐為其修史。皇後陛下以修史事大,擱置不議,等陛下回朝再議。”

修史啊。李洛聞言頷首。

此事的確越早辦越好。不但能宣示大唐正式繼承華夏大統,還能促進大唐文治,凝聚人心。而且此時修史,也有更多的第一手資料,很多見證人還在人世。

“那就先修《宋史》!”李洛一錘定音地說道,“兩宋三百多年,承前啟後,青史當知其重。《宋史》務必要修好。”

“但凡修史,必有一大立意。《宋史》的大立意,便是要強調重文輕武,君臣軟弱的危害,以至於積貧積弱。《宋史》不但要實事求是,還要起到警鐘長鳴,為後世鑒的用處。”

“《遼金西夏史》也要好好修,大立意是和同為一家,要追溯三國源頭,俱為華夏一脈。也要論述其興亡得失。”

“至於《元史》,也要修。不修《元史》,那麽大唐怎麽驅除韃虜,恢復中原?後人如何總結教訓?得知歷史興亡?”

“不過,《元史》之大立意,要論述其暴虐野蠻,不尊天道,倒行逆施,變夏為夷之惡。無論本紀還是世家列表,都要秉筆直書,不要為其美化遮掩。”

李洛先是表明了修史的立意,算是定下了修史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