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文武之爭(第2/3頁)

“醫衛寺,還要抽調各地醫院人手,組建東北醫院和東北醫學堂。禮部準備組建東北師範學堂和東北大學堂。工部準備在四州修建各道廟,地方官衙。”

“洪武大移民,是朝廷長期大業,不能貪快。一步步的辦就是了。陛下也說過,三年之內,諸事初備就算小成。十年之後,四州共要移民五百萬,諸事皆備,才算大成。”

皇後一邊說,涉及到的部門就一邊記下。

說完了政事,接下來就是軍事了。

軍師府江鈞奏道:

“朱頷奏報,漠南草原,如今幾乎是無人區。草原上的胡人,幾乎都被元廷帶走西征了,朱頷估計漠北也差不多。軍師府認為,朝廷應該盡快出兵,占據草原西陲的金山山口。不然的話,等元軍緩過勁來,一定會從金山山口重新進入大漠。”

由於蒙古兵少,這些年元廷一直在搜括大漠草原的胡人部落。無論是蒙古部落還是非蒙古部落,都被視作蒙古國族,青壯編入蒙古軍隊。

元廷西遷急需要本部族的人口充實核心武力,所以不但遼東,就是漠南漠北的漁獵遊牧部落,也幾乎被挾卷一空。

如今的大漠之上,騎馬跑上百裏,也難以見到一個帳篷,分外荒涼。

但是,這種局面絕對是暫時的。

草原是蒙古人的家,他們不可能真正放棄大漠草原。等到在西方的統治鞏固,等到徹底征服了西方世界,蒙古大軍一定會再次回到草原。

然後,就像當年一樣,南下叩邊!

到那時,大唐就被動了。事實證明,古代農耕民族要想在草原上徹底征服遊牧民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是打不過,是跑不過。

只要幾萬蒙古騎兵重新出現在草原,那麽整個大唐的北方邊境,都將承受壓力。

所以,唐廷的對策是,趁著蒙古盡數西遷這個有利的空隙,構築金山防線,堵死蒙古人東歸的草原通道。

然後,慢慢向草原移民,發展羊毛紡織和肉奶產業。

誰說漢人一定只能種地,不會放牧?那只是好處不夠而已。

“準奏。”崔秀寧毫不猶豫的點頭,“朱頷的兵,應該閑下來了。就派兩個火器旅,兩個騎兵旅,構築金山防線。兩萬多人夠用麽?”

“只要不打大仗,足夠了。”都烈出列道,“金山南北一千多裏,山勢巍峨,卻只有四個山口能通過兵馬。兩萬人只要扼守住這四個山口,就能擋住十萬蒙古鐵騎東侵。”

“不過,還需要在幾個山口修建關隘。數千裏迢迢,修建關隘的勞工,倒是個麻煩。”

“這有何難。”江鈞笑道,“就讓守衛金山的將士來修。幾個關隘,修起來並不難。金山想必也不缺石料,工部派一批工匠去指導就行了。”

“不過,金山地處大漠西陲,與西域一山之隔,可因為苦寒,艱苦遠勝西域。將士們在那裏戍邊,時日長了可不行。陛下之前說,三年一輪換。以臣之見,三年長了些,莫若兩年一輪換。”

崔秀寧點頭:“那就這麽辦吧,兩年一輪換。兵部拿出一個章程,將戍邊將士之待遇,按照所在防區,增設津貼銀。越艱苦的地方,津貼銀就越多,並優先升職。大唐以武道安定天下,不虧待將士,就是朝廷的武道。”

“遵旨!”兵部官員們都露出笑容。

而文官們卻神色無奈。

朝廷對這些做軍的漢子,委實是太過優待了些。如今民間好男兒,欲從軍者實在太多了。這是好事麽?

大小武士日益目空下塵,不把文士放在眼裏。武人榮耀水漲船高,這長此以往,恐怕重現先唐武人專橫之禍啊。

財部尚書終於忍不住出列道:“皇後陛下,臣奏請,由財部制定津貼銀額度,不經兵部之手。兵部本就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他們都是武將,當然巴不得戍邊津貼銀越多越好,哪裏知道財部的困難呢?”

“大唐養了一百三十萬軍警,軍費和治安費占了國庫近半啊,朝廷已經不堪其重。這要是再讓兵部制定津貼銀,怕是又要多出一大筆開支。”

都烈立刻反對:“不妥!大司農(財部尚書),你可別忘了,大唐如今還在打仗!你們不能想著過河拆橋。”

“陛下的兵還在吐蕃,楊序的兵還在遼東,朱頷的兵在漠南,陳淑楨的兵在恒北。為了天下太平,開疆拓土,哪裏不需要兵!將士流血報國,遠離家人戍邊,怎麽就不能拿點津貼?”

“馬上要構築金山防線,明年還要對西域用兵,還要對波斯用兵!仗還沒打完,就要和將士計較錢糧麽!”

財部尚書臉色也不好看了,“大司馬,我可沒說給戍邊津貼不對!這是皇後陛下的意思,我安敢不尊?我的意思,是這筆錢這麽定,應該交給財部。兵部自己定,我們信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