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不怕大唐之怒麽?(第3/4頁)

罕兒不花笑道:“大司徒快去!你們快去!本那顏就先不參合你們的家事了!”

眾人站起來,一個個神色難看的離開大經堂,出了羊馬城,過河往北寺而去。

而八思巴所在的薩迦北寺,此時戒備森嚴,被八思巴的侍衛僧兵裏三層外三層的守衛。

北寺最中心的“細脫拉章”(殿堂)之內,吐蕃至高無上的大寶法王,正在和兩個年輕的僧人“講法”。

旁邊侍立的,只有八思巴最信任的弟子桑格等人。

“大師,陛下曾經說過一句話。陛下說,漢人和吐蕃人,本就是一家,俱為炎黃後裔啊。”一個年輕的僧人說道。

這兩個年輕僧人雖然穿著薩迦派特有的花袈裟,也剃光了頭發,可是神色和其他僧人有些不同,看起來有點怪怪的。

另一個年輕僧人也笑道:“不錯,陛下的確曾經說過這句話。吐蕃人本是遷移到高原的炎黃後裔,這是確鑿無誤的。漢蕃一家,可不是一句口號。以大師的智慧,當不會認為,大唐天子口出妄語。”

“說起來,陛下對大師,一向是心生敬仰。陛下曾說,天下有道高僧,如今只有八思巴。”

八思巴年約五旬,寶相莊嚴,雙目深邃湛然,目光平靜。他聽到兩人的話,神色全無一絲波動,淡淡說道:

“大唐皇帝之言,老衲自然信得。只是,老衲乃世外之人,兩位貴人之言於老衲,直如清風吹白雲,白雲飄散不是雲。”

“世間皆有緣分,興者興,如三月花開。敗者敗,如五月花落。開者自開,敗者自敗。”

意思很明顯,我不想管這些。管也沒用。

這些話,到底是不是他的真心之言,就不得而知了。

兩個年輕僧人目光幽幽的打量八思巴的表情,意欲從這吐蕃高僧臉上看出對方內心的想法。

然而,他們看不出什麽。八思巴猶如古井不波,神色自若,全無端倪。

說起來,八思巴在密宗高僧中,可謂一個異類。

他固然精通密宗佛法,也是當今的密宗教主。可他的做派,卻又和一般的密宗僧人迥然不同。

什麽大歡喜,人皮法器這些東西,八思巴不但不提倡,還持反對態度。

他本人認為,這些事物,乃是天竺和苯教遺毒,實與佛法慈悲背道而馳,屬於夜叉道。

但,八思巴的特點又是,凡事不強求。他無意通過改革的方式,強迫密宗僧人放棄這些夜叉道。在他看來,這同樣也是“強人所不欲”。

在世俗之人看來,這當然是不作為。或許在他自己看來,這就是“不放不往,持我心念。”。

這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可實在是有些不作為了。可事實上,他也很清楚,就算他要改革密宗,也做不到。

八思巴精通漢語,雙方的交流毫無障礙。

年輕僧人道:“既然大師如此淡然世外,為何當初蒙古大軍占領吐蕃,大師還要親自去見忽必烈,為吐蕃人請命,接受元廷國師帝師之職呢?”

這就是誅心之問了。

八思巴淡淡一笑,“為吐蕃蒼生,也為佛家昌盛耳。此,本就是老衲之緣法,隨心而至,隨性而去也。”

好吧。兩個特務服了,一時竟然無法辯駁。

過了一會兒,一個僧人喝了一口酥油茶,問道:“那麽,大唐天兵今來,大師就不怕吐蕃蒼生受苦,不怕佛家不再昌盛了麽?”

語氣大有咄咄逼人之意。

八思巴垂下眼簾,“正因為是大唐來,是以老衲不怕吐蕃蒼生受苦,也不怕佛教受難。是以,老衲何不作壁上觀。”

什麽?

兩個特務對視一眼,目中都露出苦笑。

這老和尚……

他說的沒錯啊。既然猜到大唐來吐蕃不會讓吐蕃百姓受苦,那麽他為何還要插手呢?

這就是他不願意和大唐合作的理由麽?

另一個特務冷笑道:“大師之言,怕是說對了一半。陛下仁慈,乃不世出之聖人,視吐蕃子民為己出,當然不會為難吐蕃百姓。王師本就是大光明菩薩,為解救吐蕃蒼生而來。”

“可是,大師為何如此篤定,大唐不會難為密宗呢?大師難道不知道,大唐以道為國教麽?呵,我大唐對佛教,可並不寬容。要是大師不與王師合作,就不怕王師之怒,佛塔喋血麽?”

威脅,肆無忌憚的威脅!

大寶法王微微一笑,手做拈花狀,“大唐以道為國教不假。可佛本是道,佛可為佛,佛可為道。”

他指指西邊,“西域苦多,非佛法無以普度蒼生。是以,佛家無恙,密宗亦無恙,此亦緣法,也就是你們所說的天道了。”

兩個特務面面相覷,都從對方目中看出了驚訝之色。

這個八思巴,實在是太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