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唐主入大都:我做到了!(第3/4頁)

“倘若朝廷向南方移民每戶授田百畝到兩百畝,越往北土地越多,並且農稅商稅免征十年,再調遣數十萬奴隸幫助開墾荒地,建設房屋,會如何呢?”

韋素笑道:“朝廷如此慷慨,那麽南方百姓,必定不缺願意移民之人。”

南方百姓,平均每戶只授田二十多畝,這要是去了關東,授田畝數翻了幾倍啊。

李洛點頭,“這四州,就移民四百萬,分批遷移。調集海船,五年內遷移完成。今年,先移民百萬,發三十萬南洋天竺奴隸開荒。”

嗯,大唐如今有兩百多萬官奴,大半都是南洋天竺土著。這麽多廉價的勞力,做啥事都很方便。

對此,唐廷上下都是心照不宣的。唐廷的策略是,不但消耗奴隸,再不斷以各種借口將土著貶為奴隸補充勞力。如此一來,大唐不缺廉價勞力,而殖民地的土著人口比例,也會越來越低。

一箭雙雕,溫水煮青蛙,非常陰險。

一連串的旨意出台,後世影響深遠的洪武大移民開始了。

……

四月三十,僅僅在北京呆了八天的李洛,就下詔南歸洛陽。

十幾萬大軍留在北地駐守,將六州之地變成一個駐軍區。

李洛回到洛陽,朝臣再度上表請求增加尊號:高明光世。

畢竟,徹底收復中原,如此豐功偉業,天子豈能不加尊號?

於是,本就有十六個字尊號的李洛,又成了“高明光世神道俊德開天立極文成武運大仁至聖皇帝”!

二十個字的尊號!

什麽東西能高明光世?不就是太陽嗎?

意思是,陛下您是太陽啊。

這也是後世洪武大帝的別號“太陽皇”的由來,比他祖宗唐明皇還要高大上。

李洛下旨舉辦盛大的宴會,君臣同樂,慶祝大唐全面恢復中原。宴會上,上演《秦王破陣樂》,以及文藝寺卿關漢卿親自創作的新劇《燕雲賦》,稱頌大唐天子收復河朔,驅除韃虜。

唐廷君臣還觀看蹴鞠比賽和馬球比賽,好好的樂呵了兩天,上下皆大歡喜。

此時,植樹造林、修理黃河、重建西苑等新工程已經開始,兩百多萬勞力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工程中。而唐廷財部調撥的糧食物質,也源源不斷的通過海路和運河運到江北,賑濟北方流民。

整個河南和關中,都是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代價就是,唐廷的糧食物資消耗極為驚人。十二大太倉的多余糧食,已經吃完了,空的能餓死老鼠。而加征農稅得到的糧食,還在源源不斷的征集,一船船運到流民嘴裏。

糧食流水般的流淌出去。整個大唐的百姓,養著五百萬難民,只能通過削減口糧來支援朝廷。當然,大唐百姓多,每人少吃幾口飯,也就對付過去了。

問題是,這糧食緊張的局面,短期內是不可能結束的。畢竟大唐建立也才幾年時間,加上耕牛不足,很多地方本就缺糧。

而各地的劇院,從城中的梨園,到鄉村的社戲,到處都在上演文藝寺和戲曲學院創制的戲劇,宣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唐子民一家親的觀念。加上地方的宣傳,鄉村學堂教師的教化,使得大唐國民的思想境界大大上了一個台階。

“少吃幾口飯,一起度難關。”這句口號,如今已經婦孺皆知。在組合拳般的教化宣傳下,絕大多數人對官府對朝廷都沒有怨言,反而認為本該如此。

甚至,家中糧食有富余的人,不少還主動捐給官府。而朝廷也投桃送李,在崔秀寧的命令下授予捐糧百姓人道積分十分。

榮譽積分這種道德分值,第一次在大唐使用了。當然,按照皇後陛下的說法,授予人道積分,必須要公平公正。地方官吏營私舞弊或者不作為者,都要扣分或懲罰。

榮譽積分到底又沒有用,朝廷沒有說明。但很多人已經知道,所謂人道積分,就是很好遵循人道的獎勵,就算換不了眼前的實惠,總歸是個榮譽。

五月初三,唐廷朝議,開始商議一件大事。

收復吐蕃。

收復吐蕃的提議,是軍師府提出來的。軍師府認為,元廷西遷後,一定會加強對吐蕃的控制,大唐必須趁著如今元廷對吐蕃的控制削弱,從元軍手中奪回吐蕃。

軍師府軍師江鈞奏道:“根據軍情,元廷在吐蕃只剩數千兵力,而吐蕃諸部,之前兩次東侵都損失慘重,境內青壯嚴重不足。軍師府以為,大唐此時用兵,正當其時也。”

兵部尚書都烈附議:“陛下,雖說眼下糧食有些緊,但軍糧儲備一直充足。臣以為,吐蕃雖然太高不好打,十萬大軍花上一年功夫怎麽也夠了。”

李洛也早有對對吐蕃用兵的心思,畢竟吐蕃是華夏之土,怎麽能容忍被蒙元繼續占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