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撿隋煬帝便宜(第2/3頁)

西苑從隋煬帝開始,到唐朝滅亡,再到北宋修葺,期間花費了無數財力人力。

這些錢並沒有完全白花,起碼固定了西苑的山水地貌。

李洛要是復原,最少能省去大半功夫,根本不需要再大動手術。

只需花費不多的代價,就能在隋唐的基礎上,恢復舉世無雙的洛陽西苑。

這便宜都不撿,那不是傻麽?

要是不修復,那隨著時光的流逝,以後會越來越難復原。隋唐的錢也完全白花了。

崔秀寧聽到李洛想要修復西苑,目中不由露出一絲贊許。

沒有誰比她更了解李洛了。

她很清楚李洛修復西苑的目的。

那真不是為了享樂。

撿隋唐的便宜,能少花很多錢當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想給後世留下洛陽西苑這個歷史文化遺產。

如今的華夏,已經沒有一座真正的皇家園林了。

關中的上林苑,荒廢已久。而且上林苑嚴格來是皇家獵場,不算真正的皇家園林,主要是自然風光。

臨安南宋的皇家園林格局太小,又被毀於戰火,沒有修復的意義。

大都的蒙元雖然有個“下馬放飛泊”(南苑),可其實還是隨便圈建的獵場,主要是放養野獸打獵的,也不是真正的皇家園林。

歷史上後世的皇家園林,也只有明朝的“西苑”和清朝的“圓明三園”,“頤和園”。

明清肯定是不會存在了,大唐總要填補空白,留下幾座代表東方山水建築之大成的皇家園林吧?

皇宮,可代替不了園林這樣的山水建築。而在後世,古代山水園林建築某種意義上比純粹的宮殿更有價值,在審美意象上層次更高。

還有比修復洛陽西苑更經濟更劃算的麽?

崔秀寧猜的沒錯,李洛的確就是這麽想的。

他要給後世華夏,留下一座舉世無雙的長安皇宮,和一個舉世無雙的皇家園林——洛陽西苑。

“陛下。”韋素策馬上前,“西苑雖然荒蕪,可山海俱在,復原不難。只是,這亭台樓閣須契合山水之妙,相得益彰,要使其美輪美奐,卻是不易。”

他的意思是,雖然隋唐基礎還在,修復西苑工程並不大,可要修建的令人滿意,那就難了。

這是技術上的問題。這麽大的園林,地形復雜,光是測繪之後再做出“燙樣”(立體微模),就需要很高的技巧。

李洛點點頭:“工部下令,招募善於營建園林的能工巧匠,選拔營建大匠,組建西苑修復事物局,負責西苑工程。”

韋素問道:“那這所撥款項,人力幾何?請陛下聖裁,臣好擬旨。”

李洛想了想,“這工程不急,慢慢來就是。先撥款一百萬銀元,調遣暹羅真臘奴隸萬人。”

李洛記得,清代所有皇家建築的總建築師(樣式官)是雷氏家族。這個家族很厲害,就是圓明園也出自他們之手。

李洛相信,大唐也絕對不缺雷氏家族這樣的傳承。

“誰能拿出最好的燙樣,誰就是西苑營造大匠長!賜皇家大匠師出身,賞五品官位。其次者,授營造大匠丞,賜皇家大匠師出身,賞正六品官位。”

“天下能工巧匠多矣。陛下如此恩賞,到時必定有驚絕世人的燙樣,應運而出啊。”楊漢明說道。

李洛道:“最好的燙樣,不但要驚才絕艷,還要可行之。否則,便是空中閣樓,不切實際耳。”

唐主的法子,其實就是後世的稿件競標。

在全國海選“燙樣”。但是,絕妙的設計並非最好的設計。這還要考慮工程的可行性,成本等因素。

你的燙樣很出色,看著很漂亮,可僅僅只能體現在模型上,而無法修建成功,那又有何用呢?

楊漢明看了看大雪中的西苑景色,再次說道:“陛下,要做燙樣,必須要來西苑實地測繪。可是,匠人對於測繪,往往並不擅長。尤其是西苑這麽大,測繪難度很大。”

“臣以為,可先令欽天監和數學院的官員,完成西苑地域測繪,做出地形泥模。之後,讓匠人們以此泥模設計燙樣。”

李洛點頭:“好,韋卿,加上這一條。”

“遵旨!”

說話間,眾人冒雪來到一座如詩如畫的大湖前,湖上赫然三座青螺黛眉般朦朧的“遠山”,那就是西苑著名的“山海勝景”,據說夕陽落霞時分更是美的令人心醉。

後世,這曾經花費巨大人力的西苑“內海”,已經變成一個小湖。可是這個時代,山海中的亭台樓閣雖然不再,但“內海”仍然碧波萬頃,一眼望不到頭。

十幾裏寬的人工湖啊。

李洛駐馬湖東的萬柳林邊,看著大雪中猶如仙境般的湖山,目中不禁浮現當年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