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每天,我會射死很多李洛!(第2/4頁)

只有蒙古鐵騎實力猶存,才能壓制數倍的色目軍和漢軍,為大元所用。

所以,理性上講,大元應該放棄河北河東,退往長城之北。

可是,他真的是不甘心啊。

漢地是大元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怎麽能主動退出去?

忽必烈非常矛盾。自從大敗的消息傳來,他就為此左右為難。

可是伯顏接下來的一句話,就幫忽必烈下定了決心。

“大汗,恕奴才之言,大汗雖然千秋萬代,可今年畢竟七十有五。這西邊的土地,大汗還是親自去照看……”伯顏說到這裏,就不好再說。

意思很明白。

大汗,您已經七十五歲了,要是不去西邊坐鎮,可能就沒有機會了。西方那麽大的疆土,沒有大汗坐鎮幾年,怎麽能真正安定呢?

忽必烈臉色陰沉的點點頭,“伯顏呐,你說說,對我大元來說,是東方重西方輕,還是應該東方輕西方重?”

他其實心中清楚的很,就是想聽聽臣子的意見。

伯顏道:“奴才以為,幾年前當然是東方重西方輕。可是眼下,當然是東方輕西方重了。”

“大汗,之前我大元擁有金地,宋地,大理,高麗,治下人口眾多,錢糧奴隸用都用不完。可是眼下,大元在漢地只剩下河朔,整個東方人口不到千萬,哪裏養得起大元?”

“可西方就不同了。按照中書省統計的最新數目,我大元西方六大行省,有人口四千余萬。要是再打下拂林(東羅馬),人口還能增加千萬。所以,西重東輕!”

“與其和李洛在河朔死磕,損耗蒙古鐵騎,還不如主動退出大都,遷都阿力瑪裏。大元不是怕了李洛,而是在漢地和他拼消耗不劃算。”伯顏苦澀地說道。

這些話題,始終繞不開蒙古最致命的弱點:人口太少。

死不起人。

蒙古兵就剩下這麽多,分布在如此廣闊的疆土上,已經不敷使用。哪裏還能大量損耗?

“還沒到那一步。”忽必烈摸著銀白的辮子,“吐蕃人還在攻打四川,雲南王也出兵天竺,這兩地要是贏了,大元鐵騎立刻再次南下,奪回河南陜西!”

“就是沒贏,朕也絕對不能將河朔送給李洛。就讓他拿錢糧來換,錢糧給夠了,朕才把河朔還給他們漢人。要是不給,那就繼續打,讓色目兵和漢兵去打。朕倒要看看,李洛是在乎唐軍的死傷,還是在乎錢糧。”

這個老男人,想著用河朔來換取最大的利益。

這是陽謀。

李洛要是願意花錢贖回河朔,那他就能狠狠撈一筆,他舍棄河朔也更有台階可下。

要是李洛不願意花錢贖回,那就必須拿唐軍將士的傷亡來奪回河朔。要是這麽幹,等於是把錢糧看的比將士性命更重要,如此一來,李唐軍民會怎麽看他們的皇帝?

李洛偽裝的仁慈,就會不攻自破。

“大汗高明。奴才以為,到時李洛一定會左右為難,到最後,為了臉面他多半會乖乖拿錢糧來贖。”安童笑道。

“那也不一定。”忽必烈搖頭,“李洛奸詐,此人很少吃虧。朕這一招,他未必沒有破解的法子。安童,轉移奴隸之事,你可要抓緊。”

安童道:“大汗放心就是,如今已經有五十多萬漢人奴隸送到了西邊。到明年,怎麽也能送過去一百多萬。大汗,以奴才所見,幹脆把河北河東的漢人全部送到西邊,讓這河朔變成千裏無人煙的死地,空地。”

忽必烈倒是也想過,可這麽大的計劃,實施起來非常困難。

河北河東還有多少人口?不算蒙古人色目人,還有八百萬漢人(包括女真契丹)。

這八百萬漢人,多是遼金遺民,對大元也最為馴服聽話。可要是讓他們背井離鄉的去遙遠的西域,他們大多數人是絕對不肯的。

自願去的,只有漢軍和其家屬,以及各大漢軍世候家族,和為大元效力的漢官家族,還有各地的士紳豪族。加起來,也就一百多萬。再加一百多萬漢人奴隸,頂天了只能分批帶走三百萬人。

剩下的五百萬漢人百姓,是不會走的。

漢人很重遷土,要是逼迫,他們多半會反抗。這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就算他們真願意走,路上哪有那麽多糧食給他們吃?

就算有那麽多糧食,為何要送給他們吃?

再說,好幾百萬漢人被帶走,唐軍怎麽可能罷休?那是一動要追擊的。

“不要太貪心,不然反而會壞事。”忽必烈警告安童,“帶走奴隸,漢軍,漢官就行了。”

桑哥狠狠說道:“大汗,要不要將到時不走的漢兒全部……”他一邊說一邊做出一個割脖子的動作。

伯顏立刻反對道:“不可!好幾百萬漢人,哪能都殺了?他們不會造反?漢軍不會造反麽?唐軍就在黃河南岸,只要一動手,唐軍還有不過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