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嵯峨山的發現!(第2/4頁)

“佛教在天竺消亡,這原因很多。可大唐要想恢復佛教,那也容易的很。這幾年,蕭家兄妹殺戮婆羅門和某某,強制改信漢傳佛教,如今恒河之北,佛寺越來越多,這倒是給大唐省了很多事。”李洛解釋了一句。

佛教在天竺曾經是和婆羅門教分庭抗禮的盛教。可最終卻消亡了。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天竺佛教遭遇到入侵天竺的某某教的仇視,他們有計劃的屠滅佛寺僧侶,從中亞殺到天竺,直到把佛教連根拔起。

而現在風水輪流轉,來自中土的大理和蕭梁殘軍侵入北天竺,為了站穩腳跟,先對某某教大開殺戒,後來又對婆羅門大開殺戒。

現在,復興北天竺佛教的時機越來越成熟了。

至於南天竺,就讓他們繼續信仰婆羅門吧,畢竟世界需要一定的多元化,太單一了,對華夏本身也不利。

就連某某教,李洛也不打算全部消滅,總要在世界某地給它一個空間。

華夏學術需要百家爭鳴,難道世界文化,就不需要麽?

李洛還嫌棄世界上的宗教少了,後世只有三大宗教真是不夠多。

各種文明以及宗教的優劣,是要利用比較學的。比較對象都沒了,你說你的文明最高大上,那不是扯淡麽?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鬼知道你是誰。

華夏文明,必須要領先世界,要作為最強勢的文明,卻不是獨霸世界,漫山遍野一片紅。

那不行。那不符合……天道!

韋素道:“臣明白了。陛下的苦心和謀劃,後世之君必不敢忘。如今名義上大唐已得恒北,還請陛下裁決,免得夜長夢多。”

唐主當即下旨,調遣滇州唐軍一萬,交州唐軍一萬,緬州唐軍一萬,桂州唐軍一萬,南洋鎮守軍一萬,再調劉拓水師一萬,共六萬大軍,西入恒北,接受土地。

統兵大將為畬族大將瞿世。瞿世本是許夫人部將,歸來多年,非常可靠。更重要的是,他本就是嶺南人,相對適應熱帶氣候。

又下詔廣州,交州等四州抽調七品以下官吏五百,招募不第士子千人,傷殘退役唐軍千人,招募僧人五千人,攜帶華夏典籍和佛經千余卷,隨軍隊西入恒北,擔任郡縣官吏。

李洛用的還是老一套。哪怕一個村官,到了恒北就能做縣級幹部。縣級幹部,去了最少也是市級幹部。傷殘退役的唐軍士卒,最少也是鄉級幹部。

通過這種方式,牢牢的掌握恒北。

李洛又下詔授予恒北天竺人為準唐民(二等)身份,賦稅四成,政治待遇同南洋都護府之民,只有漢語漢字考試合格者,才能申請唐民身份,或者嫁給唐人的女子,可申請唐民身份。不過原來的奴隸,仍然是奴隸。

再下詔設置恒北都護府,管轄恒河之北,後世孟加拉和天竺東北。

任命象州(占婆)牧馬宣禮,為恒北都護府總督。以瞿世為恒北鎮守軍都督。

又將後世的孟加拉灣,命名為南夏灣,將後世印度洋命令為南夏洋。

李洛還下旨給瞿世和馬宣禮,要是兩國乖乖移交土地,就不要挑釁,雙方以恒河為界即可。可要是對方不老實,那就直接用兵。

總之,一定要占據恒北,堵住天竺西北元軍南下的通道,絕不能讓阿姆河的元軍重兵集團進來。

不然的話,大唐到時北伐就可能腹背受敵。元軍完全可以以恒北為基地,進攻大唐南方。

事實上,從後世的阿富汗南征印度並不容易,只要有幾萬唐軍防守,元軍就很難“入關”。

……

四月,攝政皇後崔秀寧秘密下詔,準備北伐軍需糧草,三月內務必萬事齊備。

整個大唐,頓時如同一架戰爭機器,暗自運轉起來。

當然,具體的北伐大略,還需要李洛回來制定。

“啟稟老師,開封莫度來了秘信,說他和留夢炎的族孫女留明姝,已經生了一個男嬰。他說,請陛下和娘娘相信他,請組織相信他。他絕對不會因私廢公。”李織專門為莫度之事進宮稟報崔秀寧。

原來,莫度為了取得留夢炎信任,答應娶了留明姝,兩人去年就已經成婚,孩子都生出來了。

莫度擔心組織不信任自己,這才秘密送信解釋。

崔秀寧笑道:“他運氣還真不錯。他現在最新情況如何?”

李織回答:“除了掌管開封宮內外禁衛兵權,還得了一個侯。最近,又升了樞密副使。”

都做了樞密副使了?

崔秀寧覺得有些好笑。這個莫度,還真會借勢升官。

李織繼續道:“老師,我們在宋軍中布置的差不多了,如今完全可以發動,加上莫度居中策應,這河南江北之地,隨時都能收回。要是等到夏收結束,偽宋又會送三百萬石糧食給忽必烈了。學生和李綿他們都認為,應該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