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吞並南洋,大軍北歸(第4/4頁)

“雖說大唐對元軍騎兵多有勝績,可都是仗著陛下用兵如神,奇謀妙計。韃子要麽不知火器厲害,要麽中了陛下妙計。而且,我大唐打敗的也不是韃子騎兵主力。”

眾臣都是默然不語。楊漢明雖然說得不太中聽,但沒有說錯。

大唐數次打敗韃子騎兵,靠的是什麽?說到底不是火器,不是騎兵,而是陛下善用計謀。

你火器再厲害,韃子騎兵只要不傻乎乎的沖陣,不保持密集隊形,那能有什麽辦法呢?難道移動緩慢的火器軍,能一直在野外和騎兵耗著嗎?難道步兵不要後勤,不要吃飯的?

可是如今,韃子學乖了,不可能接二連三的中計。這北方平原地帶,本就是騎兵的天下,沒有地形配合,什麽妙計都不好用,最終還是要硬碰硬。

北伐的勝敗關鍵,就是林必舉等不知兵的文官都清楚:騎兵勝則勝,騎兵敗則敗。

這根本就是明擺的事兒。

騎兵要是敗了,步兵就算全是火器兵,那也要趁著糧草未盡退回南方。

騎兵要是勝了,沒有火器兵也能驅除韃虜。

崔秀寧想了半天,“你們誰有好的法子,都拿出來議議,趁著還有半年功夫,要早做準備。莫要等到陛下凱旋還要為此事憂煩。”

“娘娘。”一個清脆的女子聲音響起,卻是很少奏事的鳳凰鄉侯、司婦寺卿辛苦。

“司婦卿,你可是有了法子?”崔秀寧有點奇怪,辛苦能有什麽法子?

唐廷平時常朝,官員穿補服,戴襆頭烏紗,女官卻穿罩帔,戴蓮花冠。所以,一身紫紗罩帔、頭戴蓮花高冠的辛苦,就在群臣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啟稟娘娘,韃子騎射在戰場上難以克制,有個原因是他們的箭多。據說一個韃子騎兵出征,就要隨身攜帶七十支箭。都烈尚書,是這樣麽?”辛苦問都烈。

都烈點頭,“蒙古騎兵,隨身攜帶輕重箭,大概七十五支箭,兩張弓,五根以上弓弦。”

辛苦舉起玉笏,“娘娘贖罪,有些話,臣希望單獨奏對。”

這丫頭很難相信人,她不願在這裏說太多。

退朝之後,辛苦跟著崔秀寧進入風姿宮,單獨奏對。

“說吧,你又有了什麽鬼主意?”崔秀寧很隨意地說道。

辛苦一笑,“娘娘,這還是隨身攜帶的。那麽韃子騎兵一次遠征,每人要配發的箭支,最少也有兩百甚至更多。那麽多元軍騎兵,需要多少箭?怎麽也要幾千萬。元廷一定有一個很大的弓箭儲備倉庫。尤其是弓,不是很快就能造出來的。”

崔秀寧明白了,她點點頭笑道:“你還能想到這個,你還知道什麽?”

辛苦考慮的角度,竟然和她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