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鄭和的收獲!(第2/3頁)

鄭和淚流滿面,拱手道:“存歿賴陛下洪福,終不負陛下所托!這些種子,經過試種,都可存活。臣等,帶回來上萬斤!”

滿朝大臣也是既高興又傷感,竟然有七百多人,再也回不來了啊。

“諸卿!休看這些事物平平無奇,卻事關大唐盛世,百姓福祉,乃是老君夢中指點之物!鄭和等人,九死一生尋回,功莫大焉!”李洛大聲說道。

文武大臣一起整衣下拜,舞蹈,“陛下洪福,上天助佑,我大唐盛世不遠!”

“走!回朝!朕要封賞功臣!”李洛舉起一個小小的已經曬幹了的玉米棒子,龍顏大悅。崔秀寧則是拿著一個發芽的小土豆,容光煥發。

這些作物的厲害之外不在於產量,而在於對種植環境的要求遠低於水田,荒山野地都可以種,能極大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又不像水稻小麥那麽難侍候。

就算是沒有改良,也能大大增加民間的雜糧儲備,起碼能多養活上億人。

除此之外,還能帶動養魚、養豬、養雞鴨等副業,以及造紙、制糖、釀酒等制造業的發展。其他不說,光是玉米的植株,就是比竹子更好的造紙原料。

好處多的說不完啊。

當天,李洛升光政殿,下敕旨封鄭和為安慶郡公,賜太子少保,軍師府西閣太尉。

由此,鄭和不但封了郡公,成為文天祥之外第二個因軍功封郡公的大將,還,還代表水師入閣軍師府。

從此,水師代表人物也在軍師府占據了一席太尉之職。

這西閣太尉,本來就是李洛留給水師,留給鄭和的。

除了鄭和,所有生還將士,有爵位的將領連升兩級爵位軍職,沒有爵位的士卒連升三級軍銜和軍職,授予武士出身,賞賜金錢銀元。

哪怕軍銜最低的士卒,此時也升為都頭級別的軍官。而大多數士卒,都成了隊正隊副。

用李洛的話說,全部提幹!

而死去的將士,也要論功行賞,惠及家人。能有爵位有子女的,著其子女襲爵,沒有子女的,著其侄子侄女襲爵。

追封後仍然夠不上爵位的,家人賞賜撫須銀元三百到一千不等,直系親屬還要免稅二十年。有遺孤的,可以送到朝廷專設的遺忠院撫養。

當然,家屬也可以選擇自己養育,並不強制送到遺忠院。

遺忠院不同於慈恩院,乃是專門撫養教育烈士忠臣遺孤的機構,早在海東時代就已經設置。最早一批烈士遺孤,如今都快要加入羽林衛了。

這是李洛仿造武帝朝羽林郎,專門為烈士和忠臣遺孤準備的出路。烈士忠臣遺孤,只要是年滿十五身體健康的少年,就可以加入羽林衛。

羽林衛現在還沒有正式成立,但其設定不光是個少年禁衛機構,也是一個進修出身之所,是仕途渠道之一。

羽林衛的少年禁衛,既屬於皇家侍衛,也屬於皇室培養的學生。他們要學文習武,保衛皇帝,還有陪同皇子讀書習武的職責。

而烈士忠臣遺留的女兒,年滿十五便離開遺忠院,進入皇宮為皇室成員近身女使,同樣是很好的出路。

看似是優待。但李洛這麽幹,也有很重的私心。他是要用心培養一個忠於李氏的基本盤,鞏固李氏的統治。

所以,遺孤們的衣食和教育,都是很優渥的。當然,對他們的忠君愛國教育,也抓的更緊。

但事實上,由於這些年戰死的唐軍士卒都很年輕,絕大多數都沒有留下後代,甚至沒有成家。能留下後代的很少。整個遺忠院,男女加起來也不過撫養了千余人,年紀都還小。

沒有回來的將士,骨灰妥善交由家屬安葬,靈牌入祭忠武神宮。

再下詔戶部妥善保管鄭和帶回來的東西,選拔農官育種,種植苗圃。

……

“陛下,我等根據島鏈海圖,順著大小島嶼走走停停,在海上整整漂泊了七個月,行程近三萬裏,才到了那個大島!果不其然,那個大島,可真是大啊,從南到北數千裏,只怕不比大唐小……”

龍章宮內,鄭和正侃侃而言,傾聽的對象只有李洛和崔秀寧。

皇帝皇後莞爾一笑,那哪裏是什麽大島?那根本就是一片大陸。

“島上有一個大國,當地土人稱他們的王叫影伽,影伽王得知我們到來,派了兵馬去海邊戒備,卻被我們幾炮嚇走……”

“他們的將領,戴黃金頭箍,頭插華麗鳥羽,就連刀都是黃金。而士卒用銅制兵器……其人面貌棕黃,五官略似漢人,不像色目人……”

李洛和崔秀寧聽到這裏都是知道,這必定就是印加帝國了。

南北州在中古時代還有有不錯的文明的,有大大小小不止一個王國。最強大的印加帝國也不像西方汙蔑的那麽落後,起碼會修建漂亮的大型建築,會冶煉各種金屬,醫學、天文歷法、手工業、農業、音樂等方面,都有不低的成就,某些方面甚至很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