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卿,竟至於此乎?(第2/3頁)

……

長江北岸,安慶府。

安慶知府王四郎,正站在江邊的小孤山上,瞭望不遠處的對岸,一臉憂色。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憂勞國事的忠臣良牧。

“府台官人,別看了。府台官人放心,偽唐不會很快過江的。”幕僚指指北邊,“百裏之內的大營,就駐紮著大元數萬鐵騎。”

幕僚很為王四郎觸動。這位上任僅僅三個月的知府官人,非常關心長江防務,幾乎每隔兩天,就一定會登高瞭望對岸軍情。

好在,雖然唐軍水師橫絕長江,耀武揚威,卻並沒有過江。

“要得,要得,不過江就要得。”王四郎操著川蜀口音說道,“這江防兵馬盯牢嘍!萬萬不能大意哦,莫叫唐軍打了襲擊!”

“遵命!”屬官們一起領命。

王四郎整整大紅的知府官袍,正了正嶄新的長翅硬襆頭烏紗帽,背著手踱著步下山,“回衙!”

說起來,他也算官運享通了。去年底,他從陜西周至縣令的官位上棄官逃跑,從風陵渡過黃河,逃入元軍控制的河南。

因為唐軍已經占領了整個關中,所以他不但沒有被當成逃官受到懲處,還因為沒有投降唐廷而受到嘉獎,加上用周至縣令任上搜刮來的財物賄賂上官,結果很快就官復原職,成了虞城縣令。

不幾個月,又因鉆營有術,“深知偽唐”,在大抗稅中還能收到一些稅,就被升為歸德知州。

可正在王四郎得意時,就發生了大元“歸還中原,重立趙宋”的大事。

這一下子,蒙古色目官員全部北歸,空出了很多空缺。以他鉆營的本事,乘機謀到一個知府並不難。

結果他走了新封的衍聖公孔洙的路子,也真謀到了一個知府。

可令王四郎欲哭無淚的是,朝廷委派的差事卻是安慶知府!還不如之前緊靠開封的歸德知州!

安慶可是緊挨著江邊啊,那是前線,這唐軍一過江,他還怎麽跑?

可事已至此,王四郎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任。他上任後沒做別的,就是巡查江防,招募鄉勇,在江邊修築堤壩,防止唐軍襲擊。

甚至,王使君數次大半夜的突襲檢查江防,不顧辛勞走訪江邊百姓,慰問漁民,激勵他們防備唐軍。

由此一來,竟然贏得了“抗唐幹吏”的美名,受到上官嘉獎。

“抗唐幹吏”王四郎,堅決不出仕偽唐,清廉自守,深知偽唐情弊,日日不忘防禦偽唐,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忠臣良臣。

這樣的說法不脛而走,傳到了開封,一下子讓王四郎官聲鵲起。

據說,朝中有相公發了話,最多一年,王使君就能調入開封,擔任要職。

這種傳言,也使得王四郎在淮西官場漸漸有了聲望。

“防禦偽唐,乃朝廷大事,刻不容緩。諸位都是熟讀聖賢鼠的,應該明白這些道理……”

王四郎一回到知府衙門,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了各縣縣令,讓他們嚴抓防備唐軍渡江的大事,要“動員百姓,協力大防”,“一有警訊,立刻飛傳”。

還要求沿江各地修建烽火台,一處發現唐軍渡江,立刻舉火。

王四郎還親自拜訪數十裏外的元軍大營,和元軍將領混個臉熟,以便於到時第一時間求援。

可以說,王知府為了抗唐,到了宵衣旰食的地步。當真令淮西官場上下有些感動。

一時間,淮西官場出現了以王知府為楷模的風潮,大小官吏都開始對抗唐上心起來。

隱隱的,王四郎有了那麽一些“名臣”的意味了。

“大宋官員,倘若皆如王使君,則中原無憂矣!”

“王使君風餐露宿,宵衣旰食,國朝牧臣,莫能先也!”

“王使君深知偽唐情弊虛實,身體力行於江防,腓無胈,脛無毛。”

這些話傳到王四郎耳中,王四郎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害怕。

先人板板,老子不想這麽出名啊。偽唐的水師,就在江面上!龜兒子你們這麽誇我,是要害死老子噻?

亂彈琴!

……

“啟稟陛下,金光若被送回江陵了。她見了父母,如今被金崇信領著來謝恩,此時正在宮外候旨覲見。”侍衛稟報。

龍章宮的李洛放下奏章,“傳進。”

“遵旨!”

片刻之後,戶部郎中金崇信,就領著一個頭發花白的女子進入大殿,兩人不敢擡頭,而是一起俯身下拜磕頭。

“微臣戶部郎中金崇信,拜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妾金光若,拜見大唐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洛點點頭,“平身,賜座。”

“謝陛下。”父女兩人這才一起謝恩後爬起來,拘謹無比的正坐在蒲團上。

直到此時,金光若才有機會小心謹慎的輕擡眼眸,打量了一下大唐天子的龍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