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該對付偽宋了!(第2/5頁)

皇帝很高興,可是有些文臣,卻流露出擔憂之色。

李洛目光何等敏銳?他很快就發現了部分文臣的憂色。

呵呵,這是擔心自己像莊宗李存勖那樣,沉迷戲曲而玩物喪志啊。

李洛神色一肅,朗聲說道:“這家國天下,忠奸善惡,是非人心,綱常倫理,華夷之辯,黎明疾苦,美醜賢愚,皆在這戲曲之中!”

“聖人經典為的天下教化,可難道戲曲不是麽?諸卿千萬不要以為,戲曲是奇淫技巧,娛樂小道!恰恰相反,這可是能教化萬民,矯正人心的煌煌大道!”

“我大唐以道治天下,諸道皆用之!戲曲,不但能娛樂百姓,更能讓百姓遵循人道,恪守德操,知榮辱廉恥,明是非善惡,以為堂堂正正之唐民!”

“百姓未必會讀聖賢書,可都喜歡看戲。戲曲之興衰正邪,一蠡可觀天下矣!”

“朕為天子,教化萬方,豈能漠然視之?眾卿,戲曲事關重大,不可不察也!”

群臣一起拱手聆聽聖訓。韋素道:“陛下之言,震耳發聵,陛下之思,見微知著,臣等慚愧,敢不銘記在心!”

李洛令百官坐下,“傳旨,自今日起,成立大唐戲劇學院,為正四品學衙。招收學員,教授蜀劇,秦腔,傀儡,皮影等民間百戲!”

“各郡,以地方特色劇種,選拔當地名角,成立官劇班,官伶食俸,位同士,巡演各縣,以為定制。”

“這民間劇班,鄉村社戲,亦要發揚光大。著各地郡縣鄉村官衙,下文勉之。”

李洛這是要成立後世的公辦劇團,以及國家戲劇學院。

華夏戲劇很古老,尤其是宋元之後,很是發達。然而,朝廷並沒有扶持,沒有利用好戲劇這個大殺器。

這導致戲劇從業人員地位低下,被百姓所輕,被上位者所鄙。一個不被社會尊重的行業,教化人心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可即便如此,戲劇對中國人的道德塑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洛既然要掌控戲劇這個輿論武器,當然要改善伶人地位,規範管理,以為朝廷所用。

李洛繼續說道:“這劇本,禮部要監督。除了犯忌的劇本,皆可暢所欲言。不過,劇本要符合武道和人道,比如以德報怨,致人懦弱迂腐、華夷不分的劇本,或教唆為惡、誨淫誨盜之劇本,一體清查。違禁上演者查辦。”

“說到這誨淫誨盜,這淫怎麽講?要以律為本。這男女私訂終身,少年慕艾,女子思春,都算不得淫。可這不貞不潔,荒淫好色才是真淫,劇中必要懲戒,以應惡報。”

“還有一種劇本,乃是揭露官府腐敗,豺狼當道,種種不公。此類劇本,若是真有所指,便是民情所在,禦史台就該知道怎麽做,這銅簋也不是擺設,各地警堂憲兵,也不能裝聾作啞。”

林必舉奏道:“陛下,這種劇本,就算真有事實為憑,證明當地吏治不清,治理不善,可一旦公演,則不免有損朝廷官府之譽,百姓看了,頗多議論,誇大其詞,那就有違陛下教化之心了。”

林必舉是擔心百姓被那種現實劇本帶節奏。

李洛笑道:“不要讓百姓有話不敢說,有歌不敢唱,又怨不敢發。凡事,以真為準。這劇本真有事實為憑,便不違禁。不但不違禁,一旦查證屬實,還要獎賞。朝廷和官府,也要有錯就改,借助百姓之口,反躬自省。”

“就算是憑空捏造,子虛烏有,起碼也說明百姓痛恨貪官汙吏,這也是以民心為鞭,無則加勉也。總之,不要怕百姓說話。只要沒有誹謗和大逆不道之言,就放任自流。”

楊漢明奏道:“陛下,若是有劇本非議國家大政,指責朝廷,那管是不管?”

李洛道:“倘若國家大政是善政,那麽百姓為何要非議指責呢?明明是善政,百姓還要指責,那究竟哪裏出了問題?這就需要調查施政之中是否偏離初衷,是否善政變成惡政。難道當年王荊公變法,初衷不是善政麽?古來明君,未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者也。”

楊漢明忍不住贊嘆道:“陛下之心,當真光風霽月,朗朗星空,有所為有所不為,浩浩然而天下治。三代垂拱聖主,不能過也。”

李洛肅然道:“這治理天下,便是正綱要,綱張而目舉也。細微之處亦有所必為,宏大之處亦有所不為,權也。何以為權衡?民心耳。”

司錄寺官員早有準備,一絲不苟的將李洛的治國言論記入《洪武政要》。

群臣聽的不由頷首。皇帝的意思是,朝廷管的細不細,不在於事情是大是小,而是要站在百姓的立場權衡,到底是管還是不管。

比如吏治和官員納妾,唐廷管理的很細致,細致的令人驚訝,而且是多方監管。可站在百姓立場,吏治和納妾管理的再細致,他們也會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