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真是太惡心人了!(第2/6頁)

乃顏還是一頭霧水,他看著伯顏,“伯顏那顏,你和大汗究竟是什麽意思?”

伯顏笑道:“大汗想立宋國廢帝為皇帝,恢復宋國。”

什麽?乃顏不可思議的看著忽必烈,“大汗,這漢地,可是咱蒙古勇士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啊,就這麽不要了?”

歷史上,忽必烈為了削藩,逼反了東道宗王乃顏等兀魯斯汗。可因為李洛崛起,元廷迫於壓力沒有削藩,而是籠絡東道宗王,所以乃顏不但沒有像歷史上那樣造反,還成了元廷的助力。

忽必烈嘆息,“乃顏啊,朕也是無奈之舉。你不知道,這北地的漢人和奴隸越來越不聽話了,抗稅抗役,天天喊著驅除韃虜呢。”

“那怎麽成?”乃顏不滿地說道,“難道朝廷不能剿殺麽?由著那些奴才不聽話不納稅?”

伯顏苦笑,指指南方,“怎麽殺?一殺就會到處造反,偽唐幾十萬大軍再殺過來,漢軍也可能反叛,敵人太多啦,蒙古勇士就算打贏了,還能剩下多少?西邊還能壓得住麽?”

說來說去,還是國族人口太少了,死不起。

乃顏等人明白了,可還是不服氣,“大汗,道理是這個道理,可真就把整個漢地扔給宋國廢帝?”

忽必烈道:“那也不至於。這黃河之北,還是在大元手裏。只是把河南江北,扔給趙宋罷了。”

忽必烈其實是把後世的河南省、安徽大部、江蘇大部、山東大部,從黃河到長江直接的廣大區域,扔給所謂的“趙宋”。

如此一來,新成立的趙宋,就在中原和偽唐對峙。而大元就能以“趙宋”宗主國的超脫地位,退居黃河之北。

這塊地方的反元之心,也是最強烈的。而黃河之北的漢人,就聽話多了,對大元的敵視淡泊不少。

如此一來,中原百姓“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口號,就立刻沒用了。

你們不是喊著驅除韃虜,恢復中原麽?好啊,現在趙官家復位了,你們還是大宋的百姓,你們已經恢復中原了。

要是還造反,那你們就造趙官家的反吧。大不了偽唐過江,滅了趙官家。或者,和趙官家“中原逐鹿”,打生打死。反正死的都是漢人,被滅的也是漢人之國,與大元何幹?

這一招“宋人治宋,漢人治漢”,偽唐當然不會承認。可那又如何?

橫豎,都是偽唐的麻煩,漢人的麻煩。

再怎麽樣,趙宋復立,還是對一部分漢人有吸引力的。起碼,能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制造人心混亂。

而大元,就能收縮防線和兵力,壓力大減,也不需要太多錢糧維持了。同時,還能令趙宋納貢,補充錢糧。

“朕準備在開封扶瀛國公復位,大元和宋國結為君臣之國。每年,納貢糧食兩百萬石,布帛一百萬匹,食鹽三十萬石,金銀不取。”

忽必烈冷冷說道。

黃河之南的中原地區人口不少,含流民還有人口一千多萬,這個納貢雖然沉重,但不是承受不起。

“忠心可靠的漢軍還是大元兵馬,那些不太可靠的漢軍,全部送給趙宋。作為重建宋軍的底子。哼,朕要趙氏推行均田令,招攬流民,收買民心,抵抗偽唐。”

不得不說,忽必烈這一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真是太狠了。

竟然打算讓趙宋推行均田令!

為何他自己不幹?因為他是蒙古大汗,是貴族豪門的皇帝,他不能失去他們的支持。

而趙顯一張白紙,反而可以幹。

“所有在河南江北有莊園牧場的國族,全部交出莊園牧場,送給趙宋。朕在西邊補償他們,只會比中原更多,不會比中原少。”

這也是一箭雙雕。一方面,交出在中原的莊園牧場,讓趙宋掌握大量土地,有利於趙宋迅速站穩腳跟,收取民心。

另一方面,也能趁機將中原的國族和色目權貴,遷移到西邊,增加在西方的實力。

忽必烈等於說要推出趙宋,在前面和李唐打擂台,讓漢人相互殘殺。所以,趙宋必須要有一定的民心支持,要能堅持的更久,要有實力給李洛造成麻煩。

“大汗。”乃顏也明白過來,這一招的確是無奈之舉,可大汗並沒有做錯。

“奴才有三個擔憂。一是,萬一趙宋還沒有站穩,偽唐就北伐怎麽辦?二是,萬一趙宋變強,不再稱臣納貢呢?三是,萬一趙宋直接降唐呢?”

忽必烈無所謂的搖頭:

“只要中原不大規模造反,偽唐是不會立刻北伐的,他們的騎兵還沒有訓練好。至於趙宋變強了不納貢,哼,他們沒有那個膽量。降唐?一旦做了天子,豈能說降就降?怎麽也要先打個你死我活。”

“這漢地我們多半待不住,能拖一年就拖一年,能拖兩年就拖兩年,就是走,也要拿到最後的好處。大元需要很多功夫準備,趙宋,就是爭取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