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簡化文字,規範度量衡(第3/3頁)

李洛點頭,傳康西等內侍,去內宮問皇後取傳國玉璽。

等到傳國玉璽取來,工部的匠師官員當殿用稱稱了傳國玉璽的分量,定為五斤,在秤杆上做好刻記。

接著,李洛親自在白紙上蓋上傳國玉璽。顧鎧親自用圓規,將白紙上的印量出四邊,做出一條直線,這就是一尺!

接下來,工部的任務就是根據傳國玉璽的重量和邊長,重新制定度量衡基準,推行天下。

以後,整個大唐的度量衡不但統一,就是度量工具也統一了。

尺寸到底有多長,斤兩到底有多重,不會再標準不一,各說各有理,而是有一個唯一的共同的基準。

工部將會制作銅制的一整套度量衡工具,作為國家度量衡的原始標本,陳列在皇宮。

被後世津津樂道的文字革新和度量衡規範,就在這一天同時定下了。《洪武政要》又多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政事堂左相、駙馬楊漢明出列奏道:“陛下,益州牧李益上奏,蜀人平日愛賭錢,無論城池還是鄉村,處處可見賭坊。蓋因蜀地土地肥沃,風調雨順,加上陛下輕徭薄賦,均田授產,民間恢復很快。這百姓的日子一好過,無所事事之下,就多有牧豬奴(賭徒)。”

蜀地因為得天獨厚,只要沒有禍亂,自古百姓的日子都不錯。這也是蜀民愛賭錢愛看戲的原因。倒不是蜀人天性好賭。

牧豬奴(賭徒)天下皆有,但蜀地的賭風,的確更加嚴重。(別誤會作者地域歧視)

楊漢明是第一任益州牧,當然是熟悉益州的民情風俗的。

他將益州牧的奏章親自呈上,繼續奏道:“我大唐以道治天下。陛下和皇後常說的娛樂之道,也是教化之道。這賭風盛行,不利於教化,有違大唐德治。”

李洛打開益州牧的奏章一看,就是眉頭一皺。

你道唐主為何皺眉?

原來,奏章中說,短短三個月時間,益州各地刑案大增,多數是這賭博引起。

有人賭博借了閻王債(高利貸),或者鋌而走險盜竊,或行騙,或殺人,或者逼妻為娼。這賭博輸錢就是誘因。

光引發的殺人案,就有十七起。破家者,數以百計。盜竊等案件,也數以百計。還有一些地頭蛇通過賭坊,謀取暴利,誘使百姓參賭,有成為黑惡勢力的趨勢。

這還得了?各州也都有這些事,可都沒有益州這麽嚴重。

益州安定才三年啊。

賭博的危害,絕對不僅僅是讓人不事生產,還會敗壞人心,荼毒民風,使人傾家蕩產,或者不勞而獲。

李洛放下奏章,“朝廷雖然沒有禁賭,卻嚴禁放高利貸。這些人卻以正常借貸之名,行高利貸放貸賭資之實。著實可惡。”

官府為何不管?因為很難。

高利貸的協議,表面上看是正常借款協議,也不會寫明是賭資所用。文書上寫著借你十元,其實只給你三元。在沒有證人的情況下,怎麽能判斷是高利貸呢?

如果武斷的判定是高利貸,那麽其他正常借款的人,也可以誣陷他的債主是放高利貸,以此賴賬不還。還不亂套了?

楊漢明說道:“陛下,這閻王債之事,歷代都有嚴禁,卻從未禁得住。可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之下,只要協議找不出問題,朝廷就很難法辦。”

“不過,朝廷可以取締賭坊。取締了賭坊,就能狠狠刹刹風氣,牧豬奴(賭徒)也就少了。”

李洛點頭,“刑部下令,取締全國賭坊。有敢經營的賭商,一律查辦。讓牧豬奴們不敢光明正大的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