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再過關隴道,往事七百年(第2/4頁)

這樣就省掉了巨額建材費用。

聖旨一下,數十萬人動了起來。長安城的百姓,也紛紛外遷到城外,因為城中要大挖土方了。一個個磚瓦廠,一座座磚窯,開始在長安周邊出現。

為了維護秩序,鎮壓俘虜作亂,唐廷就調了五萬兵馬進入關中。

動作搞得驚天動地。

……

冬月初九,唐軍再次出師。文天祥率軍六萬北上,攻打陜北,進而攻打河套。而此時,河套地區已經大雪紛飛。這注定是一次艱難的遠征。

李洛親率大軍西征,將通過關隴古道,過隴山,攻略整個隴西。

當年,武侯就是通過六出祁山,入關隴古道,經街亭,征伐關中。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

這次出兵的戰略目的,就是盡占整個秦國故地,封鎖河西元軍和塞北元軍進攻秦地的通道。

如此,關中才能真正的固若金湯。

隴右後世屬於甘肅,可現在屬於陜西。可以說,後世整個甘南,全部是陜西行省的地盤。元廷在隴右設置鞏昌都總帥府,下轄有平涼、臨洮、慶陽三府十五州。

冬月十三,大軍到岐山,過五丈原,李洛親自祭祀武侯。

冬月十五,李洛的大軍行進五百裏,來到隴州。隴州已經被改名為隴安縣,劃歸鳳翔郡管轄。

出了隴縣,就是關隴古道了。

守長安必守隴右,守隴右必控河西。晚唐,河西、隴右失守,吐蕃逼近隴山,大軍直逼長安,掐斷了絲綢之路。

李洛的行軍路線,計劃從長安到隴安縣,出大震關翻越隴山,通過固關,沿馬鹿、關山草原,過長寧驛,清水,達秦州(天水),這是最便捷的一條路。

這條道路在晚唐時為抵禦吐蕃人,曾故意破壞過,或道中植樹,或巨石塞路,但元廷後來又大力修復過,現在仍然比較好走。

漢朝時,隴山古道五裏一燧,十裏一墩,三十裏一堡,百裏一寨,很是發達熱鬧。

冬月十六,李洛出隴山,來到大震關。但見隴山逶迤,關城巍巍,古道森森森。這裏是西出隴山的第一個關隘,也是絲綢之路最東邊的關隘。

此地,之前商旅每天絡繹不絕,駝鈴悠揚,很是熱鬧。可是自從李洛進攻關中,唐元大戰,烽火四起,關隴古道立刻變得冷寂起來,不復之間商旅往來的盛況。

大震關早被元軍主動放棄,此時閬然無人。唐軍大搖大擺的入關,修整半日,就進入山中古道。

這就是關隴古道了,周初的武庚就是通過這條道,被武王放逐到隴右。秦人是被周武王放逐的殷商後裔,秦人東來,就是通過這條山道進入關中。

李洛騎馬行走在關隴道上,看見路邊古拙的石雕、殘破的條石,以及關隘舊址,不禁心懷古之幽思。

《詩經》中與關隴道有關的,李洛所知的就有其中有《車鄰》、《小戎》、《蒹葭》、《駟驖》四篇。唐代李白、王維、岑參、高適等也皆有詩篇。

秦人東進,張騫通西域,光武滅隗囂,武侯征關中,唐玄奘西行取經……都和這條古道有關啊。李洛這樣雅盜,後世還來過這裏……找寶,還在路邊的古驛遺址找到過幾塊唐朝石刻,停留過一段時間。

隴山九回,不知其高。關中漢子服兵役西征戍邊,到此瞻望,莫不悲思。

李洛看到匆匆趕路的唐軍將士,不禁想起杜甫《秦州雜詩》,輕輕吟出其中兩句“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面露憐憫之色。

隨侍的司錄郎中孟徽見狀,立刻記載:“二年冬月十六,上過大震關,入隴山道,憫古來將士戍邊之苦,誦杜工部《秦州雜詩》。”

隨侍的韋素也趕緊說道:“陛下乃仁君聖主,武伐暴虐,德也。況陛下公正嚴明,愛惜將士,必不使關西老將,望月聽笛,駐馬落淚也。”

這韋素可真會說話啊。

李洛微微一笑,“卿多妙語,朕始知之。”

韋素的這番話,出自王維的《隴頭吟》,其中有“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王維這首《隴頭吟》,是說將士常年出征,卻得不到應有的封賞,替他們感到不平,譏諷朝廷賞罰不公。

而韋素說李洛必然不使“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表面看是誇贊李洛愛惜將士,賞罰分明,但其實也是巧妙的諫言李洛。

能諫言,還能說得這麽好聽文雅,也就是文臣了。

冬月十八,大軍終於通過元軍放棄的固關,前面豁然開朗。竟是一大片高山草原,一眼望去,天蒼蒼野茫茫,白雲悠悠,緩坡起伏,令人心曠神怡。

這就是著名的關山草原了。

秦漢隋唐的戰馬儲備,這片草原貢獻很大。冠軍侯擊匈奴的戰馬,就出自關山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