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定都長安,虎踞關中(第3/4頁)

唐軍大軍一入城,就得知行省官員都從北門逃走了。朱頷立刻命令騎兵追擊。

城中秩序得到維護後,一大群人簇擁著李洛,光明正大的進入長安城。

華夏3984年,洪武二年九月二十七,親征關中的唐主李洛,終於恢復長安。

自北宋滅亡以來,淪入異族手中一百六十年的長安城,再次回到漢人手中。

潛伏在長安城數年的特務,早就暗中做了很多宣傳。唐軍一入城,很多百姓就在特務的影響下清掃道路,夾道歡迎,甚至燃放爆竹。

李洛在城中百姓的盛大歡迎中,來到城中的平章衙門。

平章衙門立刻成為臨時行宮,被侍衛戒備起來。

很快,一道聖旨就傳了出來,曉諭城中百姓:廢除奉元之名,恢復長安之名,立長安為大唐國都!

聖旨一出,長安百姓頓時一片沸騰。

大唐……定都長安了!

長安城,又成為京師了!

雖然長安人被異族統治一百多年,可他們卻都知道長安的過往,那是的當年做過京師的。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百姓,比長安人更懷念李唐。

婦孺皆知!

哪怕到了後世,西安人仍舊對大唐念念不忘。

“陛下,長安城如今有戶籍人口十八萬五千,僧侶一千三百人,元廷官員家屬家奴兩千四百……”

早有特察局的特務獻上長安城的統計冊簿。

“……官庫存糧八十四萬石,存銀三十七萬余兩,交鈔一百二十一萬貫。這些是準備押往大都的秋稅……”

長安在唐時就有百萬人口,現在卻不到二十萬。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個人口體量,仍然是算是大城了。

李洛看完冊簿,下令將錢糧物資一一封存,然後任命隨軍的新科進士,擔任長安城內各坊的坊正。

另外,任命隨軍的文臣姜布,為京兆尹,組建京兆府衙門。

京兆府專管長安城的民政,治安,一如漢唐制度。不過,官衙的衙役全部廢除,改用唐國的警士。

朱頷稟奏道:“陛下,如今長安已經恢復,關中各地傳檄可定,可關中兵少,陛下是否暫時南歸江陵,等關中安穩之後,再來長安?”

李洛搖頭,“關中初定,百姓未安,局勢未穩,正是因為如此,朕才要親自鎮守關中。”

“韋素擬旨,抽調警士三千人來關中,調工部營造匠官來長安,準備興建長安宮殿。”

韋素作為新任的禦前奉事,很是給力,他領命之後筆走龍蛇,很快就擬定好了聖旨,李洛用印之後,火速送往江陵。

接著,李洛就連下幾道旨意,分遣兵馬去關中各州縣,鎮壓元廷官員,接手地方權力,準備推行均田令。

李洛都沒有時間觀賞遊覽城中的著名景點風物,就簽發一道道命令,頒布一道道旨意,忙得不可開交。

第二天,數萬唐軍就分為數十股,以團為單位,分赴各地。

第三天,兩個好消息連接傳來。一是張斂已經占領潼關,關東元軍再也無法進入關中了。第二個好消息是,逃跑的元廷陜西行省官員,大多數都被追上,押送了回來。

就在唐軍占領長安,分兵四處之際,元廷周至縣衙內,知縣王四郎正在長籲短嘆,愁容滿面。

王四郎覺得,自己真是太倒黴了。

他本是川蜀士子,熟讀聖賢鼠的。唐軍占領川蜀後,因為不滿唐廷的科舉內容和授官品級,一怒之下去了梁國參加科舉。

果然,中了進士,做了大梁的知縣。

然後好景不長,他做知縣不到一年,大梁竟然為唐國所滅,自己也丟了官職。

等到想再考唐國科舉,卻被告知,自己因為有貪墨劣跡,竟然沒了考試資格。

他憤怒之下,幹脆千辛萬苦來到關中,憑借在關中做官的親戚,以及貪墨來的錢財,好不容易謀取了這個周至縣令的官位。

原本以為,自己在固若金湯的關中做官,終於苦盡甘來了。

可誰成想啊,這知縣才坐了半年,唐軍竟然又打進關中,他的官位……又要飛了啊!

龜兒子的仙人板板,這算啥子事嘛!老子咋個這麽倒黴噻?鬼摸了頭麽?

王四郎雖然是寒士出身,沒有理由痛恨唐廷和李洛,可他現在對唐廷和李洛的痛恨,完全不下於蒙古貴族和豪強。

“洪武!你這個千夫所指的暴君,昏君!”王四郎在心中狠狠罵道,恨意滔天。

“知縣官人,快走吧!趁著風陵渡還沒有被唐軍封鎖,趕緊逃往關東才是,要不然就來不及了!”隨從急的滿頭是汗的對戀棧不走的王知縣說道,“唐軍快要到了!鎮守官人(縣達魯花赤)已經騎馬跑了!”

王四郎長嘆一聲,只能命人收拾細軟行囊,匆匆出了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