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吾一日不殺人,寢食難安。”(第3/4頁)

“請陛下分派,臣萬死不辭!”

李洛道:“朕要改日國為瀛州,設九郡,以你為瀛州牧,全力在瀛州推行大唐制度。此任非你莫屬啊。”

“遵旨,臣一定交給陛下一個與中原無二的瀛州!”李徐毫不猶豫地說道。

瀛州牧乃封疆大吏,瀛州又孤懸海外,絕對是重任了,足見陛下對自己的信任。

唐軍進入鐮倉城後,城中百姓早在特務們的發動下歡迎,甚至很多人高喊大唐萬歲,皇帝萬歲。

很明顯,李徐的工作沒白幹。

李洛當即下令改寶音和托(鐮倉)為漢光城,將關東一分為二,鐮倉附近三百裏的範圍改為漢光郡。漢光郡之北的關東地區,設為華唐郡。

陸奧地區設為雪原郡,後世北海道地區設為北寒郡。

關西地區,京都以及京都之西設為平安郡,奈良和大阪一帶設為海倉郡。

改京都平安京為平安城,奈良為海倉城,富士山為雪塔山,伊勢神宮改為炎黃帝宮……各地改名者多達百余處。

所有元人修建的某某寺,全部改為道廟。

至此,後世整個日國設為九郡七十二縣。

隨著《均田詔》,《賜姓詔》以及賑濟令的下達,本州數百萬百姓的民心立刻被李洛輕而易舉的掌握。

所有元廷官員的財產被沒收,牧場和封地收為國有。共沒收財物折合銀元八百七十余萬元,牧場戰馬四萬二千余匹,牛三萬七千余頭。

到了四月底,均田令等政策已經落實完畢,唐廷的州郡縣鄉村五級機構全部組建完成,開始了運轉。

同時,唐軍剿匪分隊也宣告成立,剿殺數年來越來越嚴重的匪患。

戶口清查之後,本州島幸存人口只有四百二十余萬,損失了近三百萬。北海道地區因為日人很少,是蝦夷為主,還沒有統計。

加上九州島和四國島的人口,唐國共增加人口五百多萬。

除此之外,李洛還密令燒毀所有的日國史書和典籍,如《日本書紀》、《源氏物語》、《古事記》、《三代實錄》、《日本後記》、《續日本紀》等等。

事實上,在李洛當年的建議作用下,第一任東瀛行省平章政事玉昔帖木兒,已經對日國史書典籍進行了有計劃的大規模焚毀。絕大多數的典籍和雕版,都被元廷毀滅了。

很多維護日國典籍的文人,也被元廷殺的差不多了。

之後,唐國特務又搜檢性的毀了一遍。

所以,李洛這次密令焚毀日國典籍,其實已經沒有什麽東西可毀了。於是李徐就幹脆將留存的石碑刻文也毀掉。

但也不是什麽都毀。日國很多碑文,都非常“中原”,這樣的碑文就保存完好。

經過元廷肆無忌憚的大毀滅,再加上李徐和李洛的焚毀,日國數百年來的民族意識印記,基本被湮滅抹除。

不可謂不狠毒。

當然,這不是李洛第一次幹。他在安南和占婆早就這麽幹了。很快,蒲甘國也會這麽來一次。

至於南洋島國,對不起,請李洛幹李洛都不幹。因為那是殖民地,不是本土,沒有被毀滅典籍的待遇,他們也沒有什麽典籍可毀的。

五月初,李洛下令成立瀛州金銀礦務局,隸屬於朝廷礦務司,由礦務司和瀛州牧衙聯合管理。共設立石見銀礦場、菱刈金礦場等五個金銀礦場和一個硫磺礦場。

李洛知道,這些後世著名的金銀礦,以唐國掌握的灰吹法大規模開采,每年最少能采掘十幾萬兩黃金和兩三百萬兩白銀,可以大幅緩解大唐白銀急缺的局面。二十年內,基本可以讓大唐實現銀本位。

……

南國三月,草長鶯飛,春光明媚。

被改為長沙郡的潭州,有名山為嶽麓,瀕臨湘江西岸,風景宜人,清幽蒼翠。

此時的靈麓峰嶽麓寺,今日竟然來了很多天南海北的客人。其中很多人,都是從湘江坐船而來。

只是,自從蒙元廢除科舉,而唐廷又大興學堂,這有嶽麓書院的清幽所在,就變得更加寂靜,加上從江邊可以上山,所以很多人入山並沒有引起注意。

嶽麓山內的佛殿內,此時坐滿了各色各樣的人,一眼看去竟然有二百余人。而殿外廣場和山門,則是關了起來,掛出“今日閉寺”的木牌。

“諸位賢達。”大殿內一個年約六旬的老者站起來說道,他服飾華貴,面容儒雅威嚴,一看就是不富既貴的上位者。

“我等之前有的素未謀面,有的神交已久,但都有一個願望,那就是為了天下蒼生,為了祖宗制度,誅殺暴君妖後!”

“各位都是名聞遐邇的一方俊傑,此刻群英薈萃,從四面八方齊聚這嶽麓山召開大會,為的什麽?為的就是共襄義舉,撥亂反正,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