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大元版的剃發易服:我要當奴才!(第3/4頁)

誰知,忽必烈搖頭道:“暫時和偽唐議和,也算是個不錯的法子。可李洛不會稱臣納貢的。他既不會出一兩銀子,也不會稱臣。桑哥,你把此人想的簡單了。”

什麽?

眾大臣不解。李洛偽唐還有不願意稱臣納貢的?難道他不希望就此得到大元的承認嗎?

伯顏卻出列說道:“大汗明見萬裏,李洛狼子野心,驕狂自大,在成為獵人箭下的野獸之前,他是不會向大元稱臣納貢的。不過,眼下卻未必呀。”

忽必烈點頭,蒼狼般細長的眼睛露出一絲笑意,“你是說李洛已經出征,偽唐是偽後攝政,而偽後可能會議和,對大元稱臣納貢?”

他對崔秀寧並不了解。

伯顏道:“大汗英明,正是如此。偽後畢竟不是李洛,她是個女人,只要大元使者到了南方,說不定她巴不得稱臣納貢。等到李洛回來,就來不及了。”

“議和一成,只要稱臣納貢的事一敲定,就算到時李洛不認,那偽唐軍心民心也大受打擊。”

忽必烈“嗯”了一聲,“那就派出使者,告訴那個女人,只要他們向大元稱臣納貢,兩國就仿效蒙宋之例議和,約為君臣之國。此時,嗯,就交給翰林學士阿達禮去辦。”

一個蒙古大臣出列道:“奴才遵旨,大汗放心就是,奴才去了偽唐,就算不能讓他們稱臣納貢,起碼也要探到他們的虛實。”

阿達禮雖是蒙古官員,卻懂漢話,為人又精細,是個合適的人選。

可是漢官麽卻都是心中冰涼。

出使之事,向來是禮部的差事,一般都是漢官來幹。可是如今竟然和禮部全無關系!

禮部尚書留夢炎頓時感到一陣眩暈,大汗完全不信任他,不信任漢人文官了。

桑哥繼續奏道:“大汗,議和是一步,是文棋。但武棋也要下。奴才以為,是不是從南陽攻打襄陽?”

伯顏立刻反對:“不可!襄陽三面環水,東邊是數百裏丘陵,北邊是大山,加上城池堅固,護城河寬如漢水,當年宋軍孱弱,我大元有水師,尚且打了六年,呂文煥投降才拿下來。”

“眼下,叛軍之強不是宋軍可比,而水師更強,可我大元反而沒了水師。這要是打襄陽,要打多少年?十年?八年?襄陽太難打了,不值。”

忽必烈也道:“不要打襄陽,那是賠本的買賣。”

襄陽號稱天下第一堅城。那樣的地方對蒙古大軍太不友善了。別說打,就算把兵馬開過去都難。當年史天澤從南陽下襄陽,途中可是吃夠了苦頭。要是從東往西走,光渡過連綿不斷的丘陵,就能讓戰馬受不了。

他寧願從吐蕃打大理,也不願意打襄陽。

“聖上,奴才有本上奏!”攢夠了勇氣的留夢炎,終於咬牙站了出來。

什麽?奴才?

文武百官一起看向留夢炎,大為不解。他不是漢臣麽?為何自稱奴才?漢臣自稱臣啊。

所謂本族自稱奴才,漢臣自稱臣的風俗,來源於契丹遼國。遼國實行南北院漢官和契丹官吏雙重制度,契丹官自稱奴,漢官自稱臣。這是用稱奴和稱臣區分內外的開始。

到了“我大元”,蒙古色目官員自稱奴。可問題是,這奴才不是你想自稱就自稱的,而是一種身份,自稱奴的大臣,都是有“根腳”的。資格老的,可以自稱“老奴”。

所以,讓漢官自稱臣,絕對不是出於尊重,而是區別內外親疏。遼國,元朝,以及後世的滿清,皆是如此(金朝反而不是),可說源遠流長,並非滿清獨創。

此時,眾人聽見留夢炎突然自稱奴才,都是側目而視,就是王積翁和孔洙等漢官,也愣住了。

留夢炎失心瘋了麽?

卻聽留夢炎大聲道:“大汗,我國國號為元,元者,一也,始也,統也。而我大元國俗之美,足以稱元。可如今,北方漢人,仍然多束發右衽,與國俗大異,衣冠異,則心疏遠,隔閡自生,不利於我大元混一天下四海之心呐。”

“奴才懇請大汗下詔,統一衣冠,光大國俗,則北地漢人,將心向大元,近乎國族,皆為大元赤子。”

王積翁和孔洙,葉李等漢官下巴都要驚掉了。留夢炎竟然上奏皇帝讓所有漢人剃發易服!

雖然的確不少漢人主動剃發易服用蒙名,可畢竟不是大多數。留夢炎這麽幹,那是要讓北地所有漢人全部剃發易服,全面胡化,這還得了?

“大汗,不可!”謝昌元狠狠掃了留夢炎一眼,大著膽子說道:“大元以國族為本,漢人甘心輔助,主次分別,輕重有別也。要是漢人都國俗,那國族之尊貴,何以彰顯?”

他反對的理由很巧妙,就是蒙古人高貴,當然要用“胡俗”來彰顯不同。要是漢人都剃發易服,改用胡名,那就蒙漢不分,大家都一樣,還如何體現蒙古國族的高貴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