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文太尉誓師南征……大理王密議北伐(第2/4頁)

文天祥笑道:“大王用兵真是深得謀戰精髓,變幻莫測,虛實無定,處處料敵於先。”

為何不要速勝,甚至還要詐敗退卻?

因為大理和宋國不希望唐軍速勝,他們希望唐軍陷入南征泥潭,起碼短期內無法抽身。

這樣,江南和四川的唐軍就少了。

他們才有機會出兵攻唐。

換句話說,唐軍要是在安南速戰速決,他們一定不敢出兵。可要是唐軍陷入泥潭,那就是絕好的機會。

躲在高原上占據絕對地利的大理軍,才有可能冒險攻打益州。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李洛故意在安南“陷入泥潭”,當然是一出戰略欺騙,引誘大理和趙宋軍事冒險。

將大理主力引出來幹掉,是這次南征的目標之一。

還僅僅是目標之一罷了。

南征這麽大的動作,李洛不可能只有一個目標。他哪次不是一箭雙雕,甚至一石四鳥?

“授節!”李洛下令。

號角聲中,一根節仗奉上,李洛接過節仗,授予文天祥。文天祥恭敬的接過,大聲道:“臣必不辱使命!”

這就是賜節。

“頒印!”

文天祥再次雙手接過大印,第二次大聲道:“臣必不辱使命!”

“賜符!”緊接著兵符也交到文天祥手裏。

“臣必不辱使命!”文天祥第三次說道。

“誓師!”

文天祥也是一身華麗的玄甲,腰挎唐刀,兵符,一手持節,一手托著軍印,不疾不徐的走上高台,面對全軍將士。

後面兩個軍吏,亦步亦趨的跟著文天祥走上高台,兩人都各自托著一個木盤,一個木盤是空的,一個木盤放著一卷文書。

文天祥先將節仗和軍印高舉,再緩緩放入左邊空的木盤。同時右邊的軍吏立刻半跪,奉上托著文書的木盤。

文天祥拿起木盤中的文書,這是一份誓師表。

他展開誓師表,大聲念起來。其實能聽到的人不多,只是個形式罷了。

“安南者,華夏之故土也;越人等,炎黃之苗裔也。自秦定嶺南,移民南遷,趙佗歸漢,世為漢地,流官牧治,蓋千余年也。”

“故而漢家文治,蔚然天南,倉頡之字,行於海角。千年已降,早入諸夏。及至弱宋,疆土分析,北失燕雲,西失甘涼,東失遼東,南失靜海。安南以靜海軍節度使分疆自立,蓋三百余年。”

“而蒙元起於漠北,仗馬南侵,鞭撻天下。四國盡滅,獨余安南,終不免淪亡。今,元軍盤踞,靜海不靜,安南不安,民如倒懸,馬入農田,數百萬眾,血淚已幹。”

“大唐諸夏之長,聖主華民之父。越人之難,痛於肺腑……今不待恢復,乃發諸夏之漢、吐蕃、畬、瑤、侗、彝、苗、羌、土家九族兵馬三十萬,吊民伐罪,剪滅兇頑,克期蕩平,洗滌胡塵,再造桑梓……”

“爾等大唐之長城,聖主之虎賁,華夏之衛士,安忍夏土分離,同胞罹難……當恪守武道,奮力向前,誓死報效……不使武德有虧,軍旗失色也。”

“眾軍肅聽,吾有一言。我大唐軍法嚴明,律令森然,自當令行禁止,不敢稍犯……班師之日,凱旋之時,吾與眾軍飲之君前,不亦快哉!華夏三九八二年,唐五年九月十八。”

文天祥的誓師詞念完,軍禮官就喝到:“奏樂!”

頓時,軍中的鐘鼓號角節奏悠緩的響起,旋律悲壯蒼涼。緊接著,軍禮官抽出唐刀一揚,出征將士就一起開口緩唱軍歌《國殤》。

十幾萬人高歌,聲音驚天動地,就連江水也被震起了漣漪。臨安城中的百姓聽到歌聲,一起駐足靜聽,神色肅然。

直到軍歌唱完,附近的群山還是回聲裊裊,猶如天音。

文天祥走下高台,率領一群將領來到李洛的馬前,行禮道:“臣欽命南征元帥文天祥,誓師已畢,特來陛辭,恭請大王示下。”

李洛肅然道:“出征!”

“諾!”文天祥與眾將下拜禮畢,大聲道:“本帥奉旨南征,傳令!上船出發!”

“諾!”眾將發一聲喊,就大步流星的各歸所部,組織兵馬上船。

整個大軍,頓時緊張有序,淩而不亂的動起來。

直到大半天之後,所有兵馬輜重才全部上船。

“轟轟!”隨即晉陽艦上的火炮轟響,下達了起錨的命令。

一片白帆轉動之間,猶如白雲翻滾。慢慢的,一千多艘艦船組成的巨大的艦隊,緩緩離開碼頭,往外海而去。

唐軍起大軍三十萬南征的消息,很快就傳往四面八方。僅僅四天後,就傳到廣州。

已經成了太上皇的趙良鈐大驚之下,趕緊派人通知攻打暹羅的皇帝趙昌,讓他堤防唐軍。同時緊急動員,嚴防唐軍攻打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