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崔後一日破大案……唐王新政再加鞭(第2/6頁)

就像一個醫生,能預先知道某人會生病?

崔秀寧見到學生們猜不出,也不奇怪,教授道:“很多旱獺,本身就帶有病菌,只是不輕易發病而已。嗯,這個叫免疫力,你們可以看做是人體之盾。每人身上都有病菌,但平時不容易得病。就是因為此盾存在。”

“人一旦去了水土不服的地方,或者受了風寒,免疫力就會下降,盾破了,病菌就會趁虛而入。”

“人是如此,旱獺也一樣。旱獺在北地時,一定是活蹦亂跳的。可要被人帶到潮濕悶熱的江南,那多半會發病。一發病,鼠疫的傳染性暴增數倍,就很容易害人了。”

眾警士頓時恍然大悟。要是照老師這個說法,那可能真是如此了。

既然旱獺本來沒有發病,那人當然有足夠的功夫,在旱獺死亡之前,將旱獺帶入臨安。

只有這個一個解釋說的通了。

那麽,第一,那人一定是從吐蕃來的。第二,那人很了解旱獺的習性,應該不是漢人。

“那麽,既然那人挑的是擔子,又千裏迢迢的過來,就絕對不止帶一只旱獺。他在路上也不可能沒有馬。其他旱獺呢?他的馬呢?”

“還有,此人為何要去古槐坊?而不是其他地方?他為何知道古槐坊的存在?”

崔秀寧一邊說,一邊點著臨安的城池圖紙,在古槐坊的位置畫了一個圈。

“好了,我就啟發這麽多。事情緊急,我只給你們一刻鐘回答。你們答不上來,那此案就只有我親自去一線抓了。”

她很期待的看著自己的學生們,希望他們不讓自己失望。

很快,一個學生道:“此人千裏而來,一定有馬,還不止一匹馬。按照臨安城規,外地馬不好進城,那他的馬只能寄養在城外的某處。”

“此人多半有同夥,負責看馬看行李。準備隨時接應城內的奸細逃走。”

崔秀寧笑了笑,“很好,既然你懷疑到這點,那立刻帶人去城外,通過找馬抓人!記住,要活口!帶小灰去!”

“諾!”這個警官立刻牽著灰狐狸,沖出去安排。

第二個警官道:“老師,學生知道他為何選擇古槐坊下手了。因為古槐坊不但人口密集,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坊內各家的墻壁是打通的,四通八達,都有門。所以坊內居民流動頻繁,有利於病氣傳人。只是,他想不到我們動作這麽快。”

“第二,也有利於他將其他旱獺放出去,在坊內到處流竄。所以學生猜測,古槐坊內,可能還有其他旱獺,也許還沒死,而是挖洞躲起來了。”

“很好。”崔秀寧點頭,“那趕快去辦,帶小白去,把古槐坊細細搜一遍,找到其他的旱獺。”

“諾!”這個警官也牽著白狐沖出去安排了。

第三個學生也有點激動的說:“此人不可能想到我們的應對這麽快,根據犯罪心理學,他不可能下手後立刻離開臨安,而是應該躲在暗處觀察瘟疫爆發。瘟疫不爆發,他的任務失敗,也不甘心離開。”

“所以,此人估計還在城內。可為何找不到他呢?臨安城全民動員,還有哪裏沒有查?只有一個地方,鳳凰山!”

鳳凰山半腰,就是趙宋皇宮,也是李唐王宮。但是,鳳凰山範圍很大,王宮只占了一小塊地方。除了王宮周圍,其他區域比較荒涼。此人要是逃入鳳凰山,在山中挖個洞躲起來,那反而是最安全的。

崔秀寧點頭,“不錯。這就是燈下黑。”

那警官精神一振,“我帶人去抓!”

崔秀寧搖頭,“不用了。不久之前,我已經下令封鎖了整個鳳凰山,數千兵馬一圍,那人真要在山中,就插翅難飛。”

眾人面帶喜色,原來老師已經封鎖了鳳凰山。

有一個學生說道:“此人人生地不熟,卻能知道古槐坊最容易傳病,而且知道哪裏最容易藏人,那一定有城中內應。”

“但是,一個北地的陌生人,怎麽能直接找到本地人為內應?最合理的解釋是,這個內應不是本地人,可能也是北地人,只是先來而已。內應可能先來了一段時日,摸清楚臨安城內的情況後,才能成為內應。”

崔秀寧很贊許的點點頭,“不錯。那那就辦吧。半年內所有來臨安居住的北地人,全部作為重點對象控制起來,一個個審訊。發現懷疑對象,就送到特察局。”

“諾!”這個警官也興沖沖的去安排。

接著,崔秀寧親自帶人去古槐坊。

崔秀寧雖然打過鼠疫疫苗,但還是做好了防護,然後帶著警狐小黑,去案發的現場,先在嫌疑人睡過的床榻上采集氣味。

犬科動物最怕的是狂犬病,對鼠疫卻具有強大的免疫力。所以草原上的狼和狐狸經常捕食旱獺等鼠類,卻極少感染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