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再生一個吧……給爺笑一個!(第3/5頁)

“如果不解決耕牛問題,今天的秋糧也少的可憐,明年還是會缺糧,要快速恢復生產,就是一句空話。”

李洛很是頭疼。

做一個仁慈的君主,何其難也!

東南本來不缺耕牛,之前起碼上百萬頭。可是這兩年打仗,流民大增,田土拋荒,大部分的耕牛都宰殺,不是被饑餓的百姓吃掉,就是被元軍殺了做軍糧吃掉。

這麽大的耕牛缺口,李洛根本沒有辦法。

至於去印度買牛,那也是扯淡。

印度牛是多,李洛錢也多。可問題是,距離太遠,運力嚴重不足。

一頭牛上千斤,一艘千料的大海船,最多只能運一百多頭,因為還需要攜帶大量的清水和草料。

這麽算,整個唐國軍艦加商船,全部用來運牛,一次最多幾萬頭,不能再多了。

來回一趟最快三個月,一年也不過十幾萬頭。

根本杯水車薪。

如此頻繁遠航,途中還不能出一次事,可能嗎?

更別說唐軍還需要大量船只封江鎖海了。

完全不現實。

“好幾十萬耕牛的缺口啊,這數目太大了。看來,南方幾年之內,百姓只能勉強糊口了。”李洛感到一陣無力。

耕牛太少,百姓的耕田效率大降,能打多少糧食?

他甚至很是惱火。惱火那些殺牛的百姓和流民,更惱恨殺牛的元軍。

你們殺牛作甚!

古代中國,耕牛極重。早在上古,《禮記》就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

之後歷朝歷代都嚴禁私自宰殺耕牛。隋唐自有重典,就是晚唐藩鎮,也無不禁令極嚴。宋朝皇帝帶頭不吃牛肉,乾隆父子更是苛刻,連回民殺牛也要禁。

唯有元朝,不把耕牛當回事。你愛殺不殺,但你殺了牛,牛角牛皮要上繳官府,我怕你制作弓箭盔甲造反。

“江南百姓,眼下大概十家人分一頭牛。能不能讓一半人家晚上耕田?”崔秀寧說道,她有點心虛,這似乎不行。

李洛搖頭,“不行,這樣牛會被累死。十戶人家一頭牛,太耗牛了。我估計,不久之後就會有很多牛病死累死。”

盛世時代,幾乎家家戶戶有牛。現在十家共一頭,那這牛也活不長了。

就是十家共一牛,那也是在李洛繳獲大量元軍之牛的基礎上做到的,不然只會更少。

“要不,問忽必烈要?”崔秀寧笑著指指北方,“他有的是草原牛。牛聰明,耕田很快就能上手。”

李洛笑道:“你說的是用元軍俘虜換?這倒是個法子。可絕大部分俘虜都是南方漢軍,蠻兵,部落兵。忽必烈巴不得他們去死,怎麽願意換?蒙古色目俘虜應該可以,但太少了。”

崔秀寧想了想,“我記得蒙古兵俘虜有三千多,色目兵俘虜有六千多,差不多萬人,再加上雲南王,博羅歡等人,十萬頭牛換不到?”

“秀寧,你想的太好了。”顏鐸搖頭,“草原上用牛馬換俘虜很常見,也就有了價碼。”

“一個蒙古俘虜,最多值五匹戰馬,十頭牛。這還是最高的價格,忽必烈不可能給這個價碼。三千多蒙古俘虜,換兩萬頭牛,已經頂天了。”

“至於色目兵,更不值牛,六千多色目兵能給個一萬頭牛,那還是忽必烈捏著鼻子安撫探馬赤軍之舉。”

“也先帖木兒是元廷親王,雖然很值牛,但不是要用他換取文天祥家人麽?換了文天祥家人,估計最多還能換個三五千頭。”

“博羅歡等大將,加起來也能換個三五千頭吧。這加起來,四萬頭頂天了。至於南軍,蠻兵,蒲甘兵,人數再多也是一頭都換不到。”

四萬頭最多?崔秀寧不說話了。

“我有辦法了。”李洛笑道,“用戰馬來換。”

用戰馬來換?

顏鐸和崔秀寧面面相覷,但隨即都明白過來。

“你是要打濟州島的主意?”崔秀寧問。濟州島是元廷十四道官馬道之一,養了三萬匹戰馬。要是打下濟州島,就能用戰馬換牛了。

顏鐸奇道:“不是耽羅麽?這濟州島在哪?”

崔秀寧這才發覺無意說漏了嘴,濟州島是後世的地名啊,現在還叫耽羅。

“哦,就是耽羅,我取了濟州島這個新名字。”崔秀寧圓了回來。

李洛道:“三萬戰馬,六萬頭牛換得到麽?加上俘虜,就是十萬頭。再出很多金銀,打包一起換,二十萬頭差不多能到手。”

“反正元軍水師盡滅,遠洋艦隊沒事做,還不如動一動。”

顏鐸想了想點頭,“光用金銀買,忽必烈肯定不會賣。但要是打包在一起,二十萬頭差不多能拿下來。”

“那就這麽幹。”李洛一邊說一邊站起來,“父親好好歇息,我這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