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我是蚩尤大王?東山老人?(第2/5頁)

糧食,竟然成為比兵馬更重要的東西。

沒有糧食,他就沒法子養兵,就沒法子穩定人心。至於百姓的疾苦,蕭隱這個豪強出身的人,其實是漠視的。

這也是他為何不像李洛那樣鎮壓豪強,推行均田令的原因。

非不能也,實不願爾。

蕭家本就是世家豪強,是江陵巨族,他起兵純粹是因為恢復梁國的野心,白蓮教不過是他的棋子罷了。

他和湖廣各大豪族本來就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讓他痛下決心鎮壓豪強,他既沒那個魄力,也沒那個意願。

就連他宮中的嬪妃,大多也是豪門之女。當然,蕭隱一旦失敗,這些豪門也不會承認那些女子是他們的女兒。

蕭隱能做的,無非是用官位籠絡豪族士紳,爭取他們合作,一方面為梁國輸送人才,一方面捐納糧食,幫梁國渡過難關。

這次大戰,蕭隱被逼急了,用武力逼迫豪族士紳納糧。豪紳們雖然捏著鼻子捐納了一部分,但對蕭隱也心生怨恨。

於是,戰後蕭隱第一道聖旨,就是給出大量官職告身,向豪紳示好,以招納賢才,舉薦賢良為名,籠絡豪紳,改善關系。

蕭隱這樣的出身,和李洛崔秀寧完全不同。他當然也是在意民心的。可他所謂的民心,不是草民百姓的人心,而是士紳的人心。

事實上,蕭隱的做法並不愚蠢,起碼以前的很多統治者也是這麽做的。在豪紳和草民之間,沒有幾個帝王會為了草民而得罪豪紳。

像朱洪武和後世太祖那樣的人物,歷史上真的沒幾個。絕大多數反而是蕭隱這樣的人。

你能說他錯麽?

主要是大半的人才和資源掌握在豪紳手裏。蕭隱不可能像李洛那樣,用一個僅僅識字的村正,來擔任縣令。在他看來這實在太荒謬了。

這也是李洛讓他瞧不起的地方。哼,用村正當縣令,簡直豈有此理。

就是白蓮教中的老兄弟,也幾乎全部在軍中任職,極少有擔任文官的。他自己從來不認為那些老兄弟能勝任文官。

蕭隱雖然造反,但他可不是泥腿子,而是妥妥的世家豪強。

蕭隱感慨了一句,看向自己的兒子蕭焱,“趙王,你和唐王一起打仗多日,對他應該很是了解,你說說,唐王其人如何?”

蕭焱站起來說道:“稟父皇,唐王文韜武略,天下雄才。然而看似恢宏大度,雅量高致,實則狡詐詭譎,崖岸險峻。此人既像魏武,還似昭烈,實為當世之梟雄。虎狼之心,昭然若揭。”

一個既像曹操又像劉備的對手,其人若何?想想都可怕呀。

光明公主辛苦聞言小嘴微微一撇。她承認蕭焱看人很準,李洛的確就是這樣的人。可若非唐王,梁國已亡,你們會是什麽下場?強敵仍在,你們就要挑起爭鬥麽?

蕭隱神色寡淡的放下金杯,讓身邊的寵妃再次滿上,聲音有點苦澀地說道:“如此說來,李洛必要滅梁,一統南國了?”

蕭焱冷笑:“這是板上釘釘的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將來梁唐必有一戰,二者只能存一。”

中書令首陽道人站起來說道:“不如和趙宋結盟,共抗強唐。”

戶部尚書徐彧站起來說道:“陛下,不如向元廷稱臣,換取元廷支持。長江雖然在唐軍之手,但洞庭湖卻在大梁之手,我軍還有五千水師。不如,在洞庭大造戰船預防萬一,要是唐軍攻梁,就以舟師迎元軍過江,對付李洛啊。”

徐彧是江陵豪族徐氏子弟,湖廣名士。他對蕭梁沒有絲毫貢獻,僅僅是因為出身豪族,就做了戶部尚書。而且他的侄女,也是蕭隱的貴妃,他也就是國丈了。

像他這樣的豪族子弟,蕭梁朝堂越來越多了。

蕭焱聽到徐彧的話怒道:“國丈何出此言!我大梁焉能向元魔稱臣!接應魔軍過江,更是萬萬不可!”他說完,又看向蕭隱,“父皇,國丈居心叵測,言語瘋癲,兒臣請革其尚書之位!”

蕭隱身邊的徐貴妃聽聞趙王上奏革去叔父官位,頓時花容失色,拉著蕭隱的衣袖,梨花帶雨地說道:“陛下……”

“好了好了。”大梁皇帝拍拍美人的小手,以示安慰,接著對蕭焱說道:“國丈雖然出言不妥,可也是為了大梁安危,本心可嘉,你就不要求全責備了。聖人的寬恕之道,你可不能忘。”

蕭焱有點驚愕的看著父皇,突然有些明白了。

這段日子,他在外打仗,鞍馬勞頓。可江陵的三個兄弟,卻借著每天能見到父皇的機會,天天討父皇歡心,估計也沒少編排自己。

難怪自己凱旋,父皇並沒有賞賜,還責怪他損傷兵馬過多。可問題是,父皇自己親征呂文煥,結果大敗而回,差點導致全局敗壞,那又怎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