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大汗密旨……唐王論斷(第2/4頁)

“可雲南王未必一定能贏。那到時反賊就會徹底坐大。所以,聖上幹脆放任我段氏復國。倘若雲南王等人敗了,我段氏也可占據雲南,牽制叛軍。既讓叛軍無法統一南方,又能保留雲南作為平叛之基,重復當年滅宋路徑。”

“倘若雲南王贏了,那叛軍覆滅,我段氏也不敢再復國,仍然逃不出聖上的手心。所以,父君才說聖上高明。無論我等復國不復國,都對聖上大大有利。”

段究等人明白了。另一人卻又問道:“弘信,難道聖上就不怕我段氏和東邊的反賊結盟,共同反元麽?那豈不是弄巧成拙?”

段正搖頭笑道:“不然。吐蕃掌握在大元手裏,蒙古大軍倘若和當年一般從吐蕃南下,再來一次革囊渡江,滅了我等很容易,所以和反賊結盟的風險太大。”

“同時,和反賊結盟的好處卻沒有。到頭來我等只能成為反賊的盾牌,幫反賊擋住元軍了。風險大,好處卻沒有的事,我段氏能幹?聖上當然看到了這點。”

段慶很欣慰兒子的聰明,他忍不住嘆息道:“宋揮玉斧,元渡革囊。古今多少興亡啊。我段氏,不指望還有第二次宋揮玉斧這樣的好事,也不想要第二次元渡革囊這樣的禍事了。”

所謂宋揮玉斧,是說宋初王全斌南征大理,打到大渡河東,畫了圖送到開封。趙匡胤大方的用玉斧在圖上一劃,說‘此河之外非我土’,瀟灑的和大理國劃河為界,讓王全斌撤軍。

而元渡革囊恰恰相反。當年忽必烈親率大軍從吐蕃南下攻打大理,遇到金沙江阻擋,沒有船只渡江。可忽必烈鐵心要滅大理,就宰殺牛羊做成革囊,一夜之間度過金沙江,攻滅大理。

段正也很認同段慶的話,“大人說的極是。寧願和反賊為敵,也不能反叛大元。段氏生死存亡,終究握在元廷手裏。不過,倘若幫大元鎮壓了李洛蕭隱,我段氏復國效仿高麗倒不是不可能。”

沒錯,段氏的目的就是像高麗那樣,成為元廷的藩國。就算不能,起碼也要爭取世鎮雲南的權力,讓段氏在雲南能一家獨大。

雲貴高原山高水惡,部族林立,情勢復雜,很難像漢地那樣統而治之。所以蒙元滅大理後,手腕高明的忽必烈幹脆搞出一套“三方鼎治”的平衡手段。

元廷將大理故地設為雲南行省,封降元的大理段氏為大理路總管,大理宣慰使,都元帥,掌管滇西的軍政大權。

再將行省平章治所設在昆明,名義上管轄整個雲南軍政,實際上管轄滇東。

最後,又設置一名宗王雲南王坐鎮滇南,名義上統管整個雲南的兵馬。

如此一來,宗王、平章、段氏三足而立,相互制衡,相得益彰,剛好將難以管制的雲南牢牢掌控。

“段釋陀,兵馬召集的如何了?如今到了多少人?”段慶問一個侄子。

段釋陀是個僧人,但僧人在大理也參政,號為釋儒。大理王室崇佛,子弟多有皈依為僧的。

剃光了頭發的段釋陀站起來說道:“稟大人,侄兒剛去查過,到今日共有四萬七千戰兵,軍糧到了九萬六千石,隨軍奴隸已有六萬四千余。”

“太慢了。”段慶皺眉,“半月之內,十萬大軍務必全部匯集,八萬隨軍奴隸一個不能少,三十萬石糧食一石不能少。此戰關系重大,萬不可馬虎。”

“大人放心就是。侄兒不敢懈怠半分。”段釋陀領命。

段正忽然說道:“父親大人,這次也是我等削弱各部頭人的好機會。”

他一直想廢掉領地內各家部落頭人的權力,改為段氏直接統管。此人與李洛一樣,處心積慮想廢除土司制度。

段慶看著自己的兒子段正,“弘信,三萬寸白軍就交給你統領。此戰,就算不能立下大功,也要保存寸白軍的實力。”

寸白軍是段氏最精銳最忠誠的兵馬,而且都是騎兵,其中還有五千重騎兵。只要這支兵馬在,段氏就有翻身的本錢。

段慶的父親段實是元廷名將,他就曾統帥寸白軍東征西討,為元廷立下汗馬功勞。

“看到那座崇勝寺了麽?”段慶神色復雜的指著南邊,“那是我段氏的皇宮啊!什麽時候能再住進去?爾等共勉之啊!”

“謹遵大人之命!”子侄們一起說道。

正在這時,忽然一個家臣進來稟報道:“主公,昆明的平章官人親自來了,要拜訪主公。”

納速拉丁?他堂堂雲南平章,怎麽親自來了?

“快快有請!”段慶吩咐道,一邊帶著子侄們親自迎接出去。

剛到二庭院落,就看見家臣帶著一個金色頭發的中年色目男子進來。

“哈哈哈,段公,我不請自來,希望好客的主人不要怪罪冒失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