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今日雖死,終為梟雄(第2/4頁)

圍三厥一。

這段時間,經常會有義軍逃出東門。可事實上他們多半逃不掉,因為元軍騎兵就伺伏在附近,終究會追上去在野外幹掉他們。

被改為吳王宮的原行省衙門內,吳王黃華,正強作歡笑的和文武大臣朝議。

“……丟他老母!孤降元,不過權宜之計。大丈夫能屈能伸,值當甚麽!如今完哲都已經允孤降元,幾天後就能出城受降。到時,我大吳就能逃脫牢籠,東山再起!”

黃華一身大紅繡龍袍,戴著一頂華麗的描金鑲玉烏紗,完全就是一副王者的裝扮。

雖說吳王是他自封的,但那也是王啊,這穿衣禮儀,可不能馬虎了去。

所以,雖然黃華最盛時只占了大半個江西行省,但自從稱了王,他的日常用度和儀仗排場,那可是相當講究的。不然,如何彰顯吳王的威儀?

黃華五個月前自封吳王,不但大封百官,還一口氣收了幾十個美女,封為嬪妃和才人……稱孤道寡,人生贏家。

為何自稱吳王呢?因為黃華念念不忘江浙,做夢都想占據江浙,入主臨安或江寧。得知李洛占了江浙後,黃華還很是憤恨,揚言要奪了江浙。

他想不到李洛竟然是漢人,更想不到李洛這個元廷越國公,大元名將,封疆大吏也會造反。

稱王之後,黃華很是得意了一段時日。可惜好景不長。等到元廷反應過來,調集兵馬鎮壓,黃華才再次領教到元軍鐵騎的厲害。

他和江西紅巾軍化幹戈為玉帛,大肆招兵買馬,聯兵二三十萬,聲勢不可謂不大,卻硬是打不過幾萬元軍騎兵,幾次大戰都敗得很慘,最後紅巾軍被他當了擋箭牌,被完哲都全部剿滅。

而他的“吳軍”,也只能躲進城裏堅守不出。之前占據的州縣,全部被元軍奪回。

如今,贛州也被元軍攻下,城中兩萬吳軍皆被元軍屠殺。他的大吳只剩下一座洪都城,五萬多兵馬。

而且,糧食將盡,箭矢已盡,軍心惶惶,已經守不下去了。

雖然城中十萬百姓還是向著他,不希望元軍打進來,但百姓之力也盡了。

投降,城中軍民還有條活路。

不降,那就真的玉石俱焚了。

所以怎麽說呢,黃華雖是李成棟那樣叛服無常的野心狼,但人品並未不可救藥。他選擇降元,當然也有避免城中百姓被元軍屠殺的考慮。

黃華說完之後,一個身穿紅色官服的青年出列說道:“大王,我大吳降元雖是萬般無奈之舉,可萬一完哲都只是假意受降,等到我軍出城,再以鐵騎攻打,那大吳就萬劫不復了。”

這個青年名叫陳讓,乃是黃華吳國的丞相,也是黃華的謀主。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唐國大特務。

陳讓是崔秀寧第二批學生,潛入黃華陣營已經兩年有余,很得黃華信任。然而,黃華此人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並不是個虛心納諫的上位者。所以,雖然黃華的確有些本事,但陳讓心中從未瞧得起這個反復無常的“吳王”。

陳讓心道:“哼,你降元之後,還想甘為韃子前驅,攻打我唐江浙?真是癡心妄想。”

卻聽黃華不悅地說道:“陳卿,你這擔憂不是一次兩次了。也罷,孤就再說一次,爾等也聽分曉了。”

“孤和完哲都曾是同僚,深知其為人。完哲都雖然殘忍狠毒,但極重承諾,兩軍陣前出爾反爾的事,他不會幹,他覺得勝之不武,這是其一。”

“其二,他希望我吳軍降元後攻打李洛,大吳畢竟還有五萬多兵馬,一旦入了江浙,也夠李洛頭疼的,他既然想看到兩虎相爭,總不會殺了大吳這條虎。”

“這第三,就是做樣子給天下人看。嘿嘿,黃華都能投降,其他人當然也能,以此招降納叛,尤其是做給李洛的部將看。”

“接受大吳投降,完哲都劃算的很,丟他老母的,他會不幹?”

黃華說的很有道理,幾乎把完哲都的心思摸清了。而且雖然他淪落到不得不降的地步,但他還是有底氣。

他的底氣,就是實力猶存的兩萬頭陀軍。

頭陀軍是吳軍絕對的精銳,也是黃華的起家本錢,都是礦工和挑夫出身,戰力比元軍漢軍強不少。

有這支精兵在,就算完哲都出爾反爾的滅他,也要損失不少兵馬。完哲都又不是傻子,怎麽會幹?

等到度過這道難關,去了江浙,有這支兵馬,怎麽也不會差了去。

一個名叫張會的武將站起來說道:“大王說得對,降就降了,李洛總比元軍鐵騎好對付,只要去江浙立點戰功,元廷也不好卸磨殺驢。有幾萬兵馬,咱大吳就不會倒。”

他是吳國驃騎大將軍,也是黃華最信重的部下。

正在這時,忽然一個傳訊兵來到大堂之外,高聲說道:“大王,有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