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第4/5頁)

臘月九日,王守信率軍萬人與林桂芳大戰皂幕山北,忽然新會反賊黎德率軍三萬增援林桂芳,王守信腹背受敵,兵敗身亡。

宋軍聲勢大振,趙良鈐乘機聯絡其他反元勢力,佯裝攻打廣州。完哲都火速派兵追擊,卻在霞紫谷中伏。那裏正是山林,元軍騎兵難以逞威,山中瑤兵,畬兵,客兵(客家)趁機圍殺,元軍再次大敗。

完哲都折損了幾千騎兵,只得撤兵,上奏請罪。

趙良鈐聲勢更漲。臘月十五,宋主趙良鈐“禦駕親征”,率領漢、瑤、畬、客家(也是漢人)、僮等各族壯丁數萬人,號稱十萬,攻打廣州!

這還不算,蟄伏在仙霞山脈山區的黃華殘部,看見機會難得,突然沖出大山,趁著完哲都攻打趙良鈐,攻打贛州!

贛州路總管府總管曹不花戰死,黃華率萬余人攻占贛州。

忽必烈看了這些奏報,如何不怒?

想必此時,趙良鈐已經兵臨廣州城下了!

而黃華也在贛州招兵買馬了。

江西行省本來兵馬不少(廣州屬於江西行省),可由於李洛征越,江西兵馬已經被抽調過,加上元軍新敗,此時江西行省兵力比較空虛,這才給趙良鈐和黃華等人鉆了空子。

“大汗!完哲都雖敗,但大元鐵騎實在不習山林之戰,請大汗息怒。”

知樞密院事伯顏出列說道。

忽必烈道:“昔年,九拔都曾在崖山寫下,張弘範滅宋於此!九拔都,這趙良鈐既然自稱趙宋宗室,你就再滅宋一次。”

一個相貌堂堂的中年官員出列跪拜道:“喳!微臣領旨!謝恩!”

此人正是已經從日國回來的張弘範。

與忻都滅日後,張弘範再次獲得了忽必烈的重用,調回大都,擔任中書左丞,兼任侍衛親軍武衛軍都指揮使。

說起來很諷刺。忽必烈的侍衛親衛,人數最多的就是由漢軍組成的武衛軍。而且,武衛軍還是侍衛親軍的主力,高達五萬人,盡是北方漢家健兒。

也就是說,忽必烈的禁軍主力,是漢軍。

忽必烈將侍衛親軍中最強的武衛軍交給張弘範,顯然忽必烈恢復了對張弘範的信重。

“傳旨,撤阿舒特穆爾江西行省平章之職,由張弘範接任江西行省平章,授平南大將軍,剿滅趙良鈐,黃華!”忽必烈下了聖旨。

張弘範當真是雷厲風,他怕趙良鈐攻下廣州,又怕黃華攻下洪都(南昌),導致局面敗壞,所以年都不過,冒著北國的大雪,心急如焚的南下。

可以說,忠於我大元之心,如火如荼,可昭日月。

張弘範沒有帶領大軍,他南下鎮壓趙、黃之亂,要調動的是湖廣和江浙兵馬。

平南大將軍,有這個權力!

……

李洛得到這些消息時,已經在回海東的船上。

這男人心中平靜如水,波瀾不驚。

蒙元建政以來,哪年沒人造反?

不稀奇。只是與歷史上有些不同罷了。

黃華也好,趙良鈐也好,不可能是元軍對手。江西雖然空虛,但江浙,湖廣,福建,三個方向有幾十萬元軍。

雲南行省更是有十幾萬成建制的重兵集團。

新設立的交州行省(安南),象州行省(占婆),又是十幾萬元軍。

可以說,整個南方的元軍,有六十萬以上。這還不算受元廷調動的土司蠻兵,大理兵。

黃華和趙良鈐要做大,不是沒可能,但容錯率太低,成功太難了。

偷運兵馬已經到尾聲,李洛不急在一時,一切的布置按部就班來做,利用湖廣平章的權力,低調做自己的事,潤物細無聲。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李平章已經淪為湖廣官員心中的庸才。起碼在政事上,李洛的表現很不及格。

既然沒有什麽漏洞,又不急於一時。就沒有什麽理由阻止他回海東過年了。

回海東除了陪妻子家人過年,當然還要檢閱一下軍隊。

唐國公,不能太長時間不出現。他已經四個多月沒回海東了。

就在李洛回海東之際,江陵(荊州)一處隱秘的江心島嶼上,白蓮教總壇高層正準備召開密會。

江心島的天然巖洞內,此時已經坐滿了上百人。這個巖洞顯然只是個臨時議事的地方。

這也是白蓮教各壇的規矩了。極少在同一個地方,召開第二次大會。這次,趁著年關官府封印過年,白蓮教難得的喘了口氣,也好召開一次大會。

在座的百十人雖然看著高矮胖瘦,有男有女,但都是白蓮教的中高層。職位最低的,都是壇主。

眾人的座位,也是昭穆有序,並不是雜亂無章。

其中,赫然就有十三歲的大佛女辛苦。而且她的位置非常靠前,顯然地位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