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一定要讓此人,成為妹夫!(第2/3頁)

至於爹爹李洛,對不起,不熟啊,不知道排到哪裏去了。

如今,李征大半時光待在太公院,不是和太公顏鐸在一起,就是和狐狸們在一起玩耍。

狐狸可是吃肉的啊。崔秀寧真怕小家夥被狐狸傷害到,於是崔秀寧嚴令,公子身邊時刻都要有人。

“嬋兒。”崔秀寧忽然呼喚道。

一個長相可人的少女掀開珠簾進來,“夫人請示下。”這少女正是都烈的女兒,顏隼的妹妹顏嬋。去年參加女科考試後,被崔秀寧選到府中做女官,官職叫“庶務書令”,正八品。其實就是後世的領導秘書。

“你和珊瑚去火器局,看看十斤彈中炮試制的如何了。”崔秀寧吩咐道。

她現在因為懷孕,怕火炮轟鳴聲嚇到肚子裏的孩子,所以最近總是差遣完顏嬋和石珊瑚去火器局。

自從三斤彈的小炮和六斤彈的輕炮量產,崔秀寧終於去年底就指導火器局定下了十斤彈炮的方案。

十斤彈炮的外形,有些像後世的輕型紅夷大炮,采用了紅夷大炮的一些設計。這種火炮重量達到九百斤,炮管八尺口徑三寸,有效射程近兩裏,由於相對更輕,機動性優於紅夷大炮。

但幾個月過去了,卻還沒有試制出能夠量產的成品。

主要是成本問題。

由於十斤彈已經屬於重型火器,每次發射需要裝填大量顆粒火藥,對炮膛的強度要求遠超三斤彈和六斤彈炮。

樣品完全是用銅鑄造的,所以成功制成。可量產總不能都用銅吧?那樣的話成本太高了。

所以,崔秀寧采用了鐵芯銅體的辦法,兩層泥模鑄造。但這種技術比較復雜,到現在還沒有完全解決。

要說崔秀寧現在最關心的公務,就是火器了。

等到顏嬋和石珊瑚離開,崔秀寧笑吟吟的對李沅說道:“小妹,我們結緣也有兩三年了。我和你兄長,從未把你當外人。對你的終身大事,我們自然關心。”

李沅聽到這裏,頓時臉色有點緋紅。

說實話,她也不小了。十八歲,要是在中原,早就該嫁人了。就算唐國律法規定必須年滿十七才可嫁人,她也到了嫁人的年紀。

崔秀寧看到她的神色,笑問:“聽說你有了意中人,是誰?”

李沅臉色頓時變了,變得有點蒼白,有點驚慌地說道:“阿嫂,我……”

這由不得她不驚慌,要知道女子婚姻遵循的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兄嫂安排,她怎麽能和別人私訂終身?

所以,雖然她對那男子極有好感,那男子對她也是“君子好逑”,可她也只能發乎情止乎禮,不敢有絲毫逾越。

而那男子也知道兩人現在身份天差地別,也只能“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除了寫過一封情詩,也沒有其他舉動。

但崔秀寧卻讓特察局查過那男子的底細。原本,崔秀寧覺得李洛不會同意李沅嫁給那男子,可是在查到那男子的身份後,崔秀寧就覺得有戲。

這男子名叫楊漢明,今年二十二,出身播州楊氏,大有來頭。播州楊氏雖是大土司,卻是實打實的漢人,祖籍太原。

唐末楊端率軍征討南詔,從此鎮守播州一帶,演化為土司。到元初,已經統治播州四百年。

很多人以為土司都是蠻族酋長,其實大謬也。最強大的幾家土司,比如播州楊氏,永順彭氏等,都是漢人官吏。他們祖上當年鎮壓蠻夷,就留在了那裏。(類似趙佗)

但是,這些人從來沒把自己當蠻人。蠻人,只是他們統治下的農奴罷了。

楊漢明是就是元朝播州宣撫使楊邦憲長子,宋朝播州安撫使楊文長孫,本來是播州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崔秀寧知道,播州宣慰司統治貴州東北部和川南一部,乃是中國歷史上勢力最強大的土司之一。

播州楊氏勢力遍及黔北川南(小半個貴州省,半個重慶,四川部分地區),麾下苗人漢人諸族部眾百萬,精兵六七萬。是如今實力最強的土司。而且,自主性很強,聽調不聽宣。

那麽,楊漢明就是實打實的諸侯公子,可他怎麽會流落到海東?

因為,他的祖父楊文是忠於宋朝的。著名的釣魚城,就是楊文派人修建的,還曾出兵協助宋朝守四川。

其祖楊文死後,其父楊邦憲繼承土司之位,六年前投降了蒙元。當時楊漢明雖是個十六歲的少年,卻反對叛宋降元,甚至企圖通過搶班奪權的方式,阻止父親楊邦憲降元。可惜失敗了。

楊邦憲大怒,不但剝奪了他繼承人的身份,還在其後母的慫恿下,意圖處死他。

楊漢明設法逃出家獄,離開西南,流落到福建,成為流民,輾轉來到海東。

他隱姓埋名好幾年,到了海東才恢復姓名。因為楊漢明是貴族公子出身,詩詞歌賦都不在話下,所以上次科舉考中了秀才,被任命為縣丞。